黄色片一级免费,国产网址在线,亚洲午夜网站,黄色在线播放网址

武音教授將古琴彈進"湖北非遺" 古琴發(fā)源地就在湖北

武漢晨報

2018-01-21 19:36:51

丁承運正在演奏古琴。

上周,湖北省公布了一批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就有一個項目是古琴藝術(泛川派)。

古琴是個什么樂器?

古琴技藝又是怎樣一種藝術形式呢?帶著這些疑問,前日記者拜訪了武漢音樂學院的丁承運教授,他是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也是泛川派第四代嫡傳弟子。

古琴發(fā)源地

就在2700年前的湖北

一進門,記者就被丁承運家中擺放的幾十張古琴給震撼到了。 “說我們湖北,也就是古時的楚地,是古琴的發(fā)源地一點也不為過?!倍〕羞\說。根據上古典籍《世本》記載,古琴由神農創(chuàng)造。以前,音樂界僅僅認為這是一種傳說。近年來的考古發(fā)現,卻給出了物質上的支持。

“神農又稱烈山氏,這個地方就在湖北隨州境內。隨州曾侯乙墓中發(fā)現了最早的十弦琴,后來又在棗陽發(fā)現了春秋早期的七弦琴比曾侯乙墓中發(fā)現的又早了300年,距今2700年。這些上古琴器都出土于湖北?!倍〕羞\說。

據考古統(tǒng)計,目前出土的上古琴器不到十張,其中大多數都出土于湖北。棗陽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貴族墓葬中出土的十弦琴,與春秋時期曾國的十弦琴一脈相承。丁承運解釋道:“這核心地帶叫做隨棗走廊,正是神農氏的活動范圍,那么上古傳說就可以坐實,是真實不虛的?!?/p>

丁承運介紹,周代的房中樂,也就是宮廷音樂都是楚聲,是楚人進貢給周王室的。而漢代的房中樂因為漢高祖喜歡楚聲,所以整個漢代的宮廷音樂也都是用的楚聲。到了唐代中期,中原地區(qū)傳統(tǒng)的清商樂衰微。據唐代人記載,當時只有彈琴家還傳承著“楚漢舊聲”,“雅聲獨存”。

到了周代時,琴瑟已經不再是天子、王侯獨享的樂器,它已普及到了士的階層,出現了士“無故不撤琴瑟”的現象?!澳莻€時候,琴就成為了君子修身的必備之器。家里沒有什么變故,是離不開琴的?!倍〕羞\說。琴的普及程度已經非常高,孔子教授學生是通過彈琴歌唱來完成的。

中國早期文藝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形式傳承,到了漢魏之際已不大提六藝了,琴樂和書法兩種藝術獨立發(fā)展出來。在魏晉時期,這兩種藝術已融入到士大夫的生命中,其日常生活狀態(tài)就是“左琴右書”?!帮档脚R刑前,顏色不變,取琴彈奏一曲《廣陵散》,給生命劃上句號?!?/p>

“到宋代以后,就提出琴棋書畫,古琴已經普及到普通市井階層?!倍〕羞\說。對此,丁承運認為這是古琴社會功能的轉變。上古時期,士用古琴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在中古時期則發(fā)展為陶冶性情的功能,成為導養(yǎng)神氣、宣和情志的益友?!暗搅私艜r期,古琴成為了寓教于樂的方式,教化人民,形成了一種雅致的生活?!?/p>

“如果要想更直觀全面的了解古琴藝術,可以去音樂學院的古琴藝術館看看?!倍〕羞\說。今年6月,武漢音樂學院里的武漢古琴藝術館里,成立了“古琴藝術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基地”。在這里能夠從多個層面感受到古琴的魅力。

該藝術館由三部分組成:古琴歷史與形制陳列室;古琴制作室,全面陳列古琴的成產制作流水線及其工藝;古琴傳習室,用于古琴的練習、演奏及雅集活動。并有文人書齋,呈現古琴作為文人音樂的生態(tài)。

古琴藝術館展出的古琴。

姐姐是古箏名家

帶弟弟走上古琴之路

丁承運從小就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很感興趣,很小就開始學習詩文、書畫以及少林、太極功夫。

這些傳統(tǒng)文化內涵也對丁承運的古琴藝術影響頗深,十歲的時候開始彈古琴,當時是受到學彈古箏的二姐丁伯苓的啟蒙教育。

丁伯苓是我國古箏名家,不僅會箏,且善彈古琴,兒時的丁承運常常是在琴聲中入睡。后來二姐又把弟弟介紹給了自己的老師——在沈陽音樂學院任教的古琴大師顧梅羹先生。于是丁承運就常常利用假期到沈陽跟顧老學琴,在顧老的教誨下,使他逐步步入了古琴藝術殿堂。

經過了多年的磨練,在操縵生涯中,丁承運通過對中國文化的深究與理解,逐漸將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氣息貫通于琴音中,形成了他獨具個性的風格。

古琴出音沉雄蒼古,如棉裹鐵;運指如行云流水,舉重若輕;琴風雅正蘊藉,氣象高遠;處理琴曲不事小巧,一派天機而時出新意。在當今舉世崇尚表現、技巧的風氣中,丁承運彈琴的格調更顯得樸厚大雅,與眾不同,浸透著一股清新的文化氣息,顯示著創(chuàng)造性繼承的魅力與智慧。

在恪守傳統(tǒng)的同時,他也并非固步自封,而一直是精鉆求之,不斷賦予古譜以新的理解與詮釋,將其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這就是他常說的以古琴凸現中國文化的精神。

作為非遺的傳承人,丁承運在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設立了琴學研究方向,教課時,不僅把它作為一門表演藝術來看待,而更重視它的文化內涵與相關學科知識。而今,從步入古稀之年的丁承運身上絲毫看不到疲倦,總是背著古老的琴器,游走于大學、音樂廳和講堂內,為古琴藝術的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由浙江人傳入

武漢的“泛川派”

此次被評為省非遺項目的古琴技藝是泛川派。

丁承運介紹,1856年前后,一個名叫張孔山的浙江人,在四川青城山做道士,他的琴風勁健圓融、奔放沉雄,崛起于蜀中,在海內琴壇獨樹一幟。1904年,張孔山還順長江而下到武漢等地傳授琴藝,從學者甚眾,后人稱之為泛川派。

其代表性曲目有《高山》、《流水》、《瀟湘水云》、《醉漁唱晚》、《普庵咒》、《憶故人》、《孔子讀易》等,其琴風剛柔相濟、勁健圓融、奔放沉雄,獨立于行將式微的傳統(tǒng)古琴藝術之中,是20世紀流傳最廣、經典曲目最多、傳承最有體系、傳播最活躍的一大琴派。泛川琴派歷史上主要流傳于長江流域,現在武漢流傳的一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

1956年查阜西組織全國古琴調查,遂將張孔山琴學,定名為泛川派,列在全國琴派之首。泛川琴派的剛勁、豪邁、沉雄、大氣等特點將古琴音樂的藝術表現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泛川琴派的開創(chuàng)、傳承、交流、傳播和發(fā)展,是傳統(tǒng)文化從舊的文化體系向現代文化體系發(fā)展轉型的一個成功范例。泛川琴人的傳承與交流促進了全國古琴流派最深、最廣的交融,推動了20世紀古琴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是近代最有影響的古琴流派。在當代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中古琴藝術如何保持自身特點,仍然具有理論與實踐的現實意義。

“泛川琴派的產生就是長江上下游琴風交融的結果,更體現了一種開放性傳承的精神。泛川一名,泛指祖國的高山大川。湖北琴家多屬于泛川派,我就是泛川派第四代傳人?!倍〕羞\說。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jiān)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