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荊楚文化研究青年學者論壇上,有學者提出:我省有關景區(qū)單打獨斗,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撐不起“三國游”的金字招牌。這引起人們有關“提升我省三國文化旅游開發(fā)品質”的討論。
站在荊州古城樓上,俯瞰千年如斯的江流,怎能不油生曠古之幽思?佇立隆中草廬之側,感懷臥龍崗的秋月春花,耳畔怎能不猶聞梁甫之吟?移舟赤壁古戰(zhàn)場遺址,看那昔人戰(zhàn)火紛爭的所在,怎能不生發(fā)“鐵馬金戈全做了土”的感慨?三國歷史雖不足百年,文化影響之深遠卻超乎尋常。湖北是三國歷史文化的重要承載地,這是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來自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一些國際友人,有的還不是很了解湖北,但一聽說諸葛亮、隆中就在湖北,長坂坡、赤壁也在湖北,頓時眼前一亮。這一方面說明我們的確坐在了歷史文化的金礦上,另一方面也說明對它開發(fā)利用得還很不夠:我們的三國文化面孔不夠清晰,還遠沒有達到“一曲廣陵散,萬里共知音”的境地。
有人說,我們的三國文化景點不少了。的確,全國的三國旅游主要景點有70多個,湖北占了一多半,數(shù)量是不少。但歷史文化的開發(fā)利用,并不是景點越多就越好。相似的主題公園、紀念場館的重復建設,有時還可能給人雜亂無章之感;各自為政、自說自話的品牌傳播,也并不能讓人印象深刻;沒有叫得響的旅游文化產品,更解決不了“花開墻內人不知”的問題……這些問題,很現(xiàn)實也很棘手,但必須加以正視、謀求解決。
湖北的三國文化不是一個點,而是分散在襄陽、荊州、宜昌、咸寧、武漢、黃岡、鄂州等很多地方。這么大的面積、這么多的線索,打亂仗怎么行?誠如一些學者所言:必須提綱挈領地串起來、統(tǒng)起來,既尊重各自特點,又在整體上形成合力。這需要全省一盤棋的謀劃,也離不開各地、各景區(qū)的積極配合,比如把各自發(fā)展旅游經濟的沖動,與共同打造三國文化品牌的理性結合起來,辦大事、謀大局,化零為整、握掌為拳,大開大合、叫響品牌。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對一個地方而言,文化就是競爭力、發(fā)展力、生產力。站在這樣的高度去看待,協(xié)調整合三國文化既是一個發(fā)展文化旅游的問題,也是一個凝聚發(fā)展動能的問題。包括三國文化在內的歷史文化的開發(fā)整合,勢在必行,隆中對、借荊州、走麥城、躍檀溪、長坂坡……大半部《三國演義》的濃墨重彩、遺址故地的星羅棋布,是湖北的寶貴財富,下一步是精心烹飪,突出特色,讓湖北的三國文化盛宴膾炙人口,讓湖北的三國文化面孔清晰可感。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jiān)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