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又一波舉牌潮襲來,隨之浮出水面的是一批資本大鱷。在寶能系實際控制人姚振華由于“萬寶之爭”處于風口浪尖時,恒大集團通過7家公司斥資近百億元強勢舉牌萬科A(25.850, -1.72, -6.24%)。除萬科A外,寶能系還舉牌了其他9家上市公司。
Wind數(shù)據(jù)顯示,自2014年年初至今,A股共發(fā)生262次舉牌,涉及150家上市公司,舉牌方耗資近3000億元。其中,保險機構舉牌上市公司數(shù)量占到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達到48家。在各路舉牌方中,保險機構、私募基金、PE成為主要力量。其中,保險機構獨占鰲頭。數(shù)據(jù)顯示,在150家被舉牌上市公司中,保險機構舉牌了其中的43家,耗資超過1700億元。恒大系、寶能系、安邦系、生命系、陽光保險系、國華人壽系、華夏人壽系七大保險系舉牌最為活躍。
分析發(fā)現(xiàn),保險機構偏好舉牌的上市公司大致為四類,估值低、股息率高、有穩(wěn)定現(xiàn)金流;擁有大量隱蔽資產(chǎn);有國企改革或重組預期;股權相對分散的高成長性公司。
多家公司接近舉牌線
對于接下來還有哪些上市公司存在被舉牌的可能性,從上市公司最新披露的半年報十大流通股東來看,險資對多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已接近5%。
具體來看,以利爾化學(10.180, 0.12, 1.19%)為例,根據(jù)公司半年報,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君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保險產(chǎn)品”持有2268.7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33%,離5%的舉牌線較為接近。其他股東中,中央?yún)R金資產(chǎn)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摩根士丹利華鑫多因子精選策略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分別是利爾化學的第五、第十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1.14%和0.36%。
廣東明珠(17.250, 0.13, 0.76%)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xiàn)三只前海人壽旗下產(chǎn)品,包括“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華泰組合”、“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年年”、“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聚富產(chǎn)品”,三者合計持股比例為4.34%,離舉牌線較為接近。
在嘉事堂(38.750, -0.32, -0.82%)半年報中,“中國人壽(21.920, -0.06, -0.27%)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tǒng)-普通保險產(chǎn)品-005L-CT001深”、“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傳統(tǒng)-普通保險產(chǎn)品”分別為第六、第九大流通股東,兩者合計持股比例接近4%。
七大險資舉牌兇猛
Wind數(shù)據(jù)顯示,自2014年年初至今,A股市場共發(fā)生262次舉牌,涉及150家上市公司,舉牌方耗資近3000億元,保險機構舉牌上市公司數(shù)量占到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達到48家。在各路舉牌方中,以保險機構、私募基金、PE為主,其中保險機構獨占大頭。數(shù)據(jù)顯示,在150家被舉牌上市公司中,保險機構舉牌了其中43家,耗資超過1700億元。
國金證券(13.920, -0.07, -0.50%)策略師李立峰認為,自2015年初以來,七大保險系舉牌最為活躍,依次是恒大系、寶能系、安邦系、生命系、陽光保險系、國華人壽系、華夏人壽系;從公告的頻率來看,“恒大系”、“寶能系”、“安邦系”、“生命系”表現(xiàn)突出。
從目前已披露的公告看,“恒大系”舉牌的對象主要在地產(chǎn)、建筑等領域;“寶能系”舉牌的對象主要在地產(chǎn)、商貿(mào)、公用事業(yè)(2312.367, 10.42, 0.45%)等領域;“安邦系”、“生命系”舉牌的對象主要在地產(chǎn)、銀行、商貿(mào)等領域;“國華人壽”舉牌的對象主要在地產(chǎn)、商貿(mào)等領域;陽光保險舉牌的對象主要在食品飲料等領域;華夏人壽舉牌的對象主要在銀行、非銀、食品飲料等領域。
李立峰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自去年以來,保險機構頻頻“舉牌”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在資產(chǎn)配置荒的大背景下,出于自身財務投資的角度進行配置。
廣東雪球財富董事長李昌表示,“險資的資金主要來源是保費收入,是一種未來需要進行償付的負債,期限較長的有壽險,通常在10年或甚至30年以上,這些都是帶有杠桿的資金。另外,比較典型的險資資金來源,也有來自定向資管計劃,通過股票質押或股東借款作為劣后,從而撬動銀行的理財資金(作為優(yōu)先級別),實現(xiàn)高杠桿運作?!?/span>
“以萬科A為例,前海人壽去年的布局,加上今年早些時候的投資,以寶能系超過200億元以上的浮盈計算,相比于其定向的資管計劃撬動銀行優(yōu)先資金所付的利息而言,其收益遠遠大于風險。”李昌民說。
四條圍獵路徑曝光
保險機構偏好舉牌的上市公司大致為四類,估值低、股息率高、有穩(wěn)定現(xiàn)金流;擁有大量隱蔽資產(chǎn);有國企改革或重組預期;股權相對分散的高成長性公司。
對于保險機構而言,通過舉牌高分紅上市公司,實質上就是以杠桿使用低成本資金持有高分紅標的,在國債利率等投資長期走低的背景下,達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梳理被保險機構舉牌以及大舉增持過的上市公司看,保險機構投資的四大路線圖浮出水面。
首先是低估值、高股息率的大盤藍籌股。持有這些公司股份,權益法核算下,保險公司可以規(guī)避股價波動的風險,同時享受上市公司的分紅和利潤并表。這類公司主要分布在金融、地產(chǎn)、商貿(mào)領域,且估值在多在0-20倍之間;其中,大股東占比較低,一般在20%左右的公司成為保險機構主要目標。
其次是高增長、盈利能力強的成長型公司。險資通過舉牌后謀求董事會席位,參與公司治理,為公司對接項目、資源,尋找并購標的,實質上是一種培育模式。即使培育失敗,也可能獲得利潤的并表。其中,股權相對分散,市值在100億元-300億元之間,在非周期領域的成長型公司是保險機構的主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