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荊門市鐘祥市石牌鎮(zhèn),兩部“夏種大片”正在兩個村莊同步上演:彭墩村,帶有水稻側深施肥裝置的高速智能插秧機在水田里快速“行走”;真武村,新引進的大豆玉米一體播種機在旱地里轟鳴馳騁。
“往年這個時候,種植大戶最頭疼的是請不到工。今年不愁了!”鐘祥市農業(yè)農村局局長歐斌介紹,高速智能插秧機可邊插秧邊精準施肥,畝均節(jié)省1-2個勞動力成本、節(jié)本增效25元-123元,水稻產量同時提高1.7-8.6%。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將傳統(tǒng)玉米大豆套種模式與機械化、標準化種植相融合,一地兩用、一季雙收,每畝新增收入約430元。效率和效益雙提升,村民種植中稻、玉米、大豆積極性顯著提高。
鐘祥市擁有耕地近300萬畝,今年計劃春夏播面積209.24萬畝,比上年增加0.97萬畝,時間緊、任務重。該市整合油菜輪作和部級綠色高質高效項目,依托新型經營主體,結合當地“一袋米”和“一壺油”工程,采取良種供應、集中育秧、機械栽插、配方施肥、綠色防控、機械收獲等“六統(tǒng)一”辦法,一大批新機具、新模式大顯身手。
夏種順利,全年糧食豐收有底氣。作為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荊門市今年打出穩(wěn)糧增產“組合拳”,確保糧食種滿種足不空田。
加大政策保障。全面落實種糧補貼、實際種植一次性補貼、政策性保險等政策,已累計發(fā)放2021年和2022年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1.8億元,提振農民種糧增收信心。
促進結構調整。重點落實“京山橋米”種植面積55萬畝,推廣水稻“一種兩收”、再生稻等9種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模式200萬畝以上,在鐘祥推廣應用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開展“稻-油”“稻-稻-油”等輪作試點。
推進滅荒復耕。嚴格落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加快提升撂荒耕地區(qū)域基礎設施,引導合作社、大戶等生產主體,對撂荒的土地進行季節(jié)性流轉,對復墾的農戶采取“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產業(yè)經營模式,穩(wěn)定提高種植受益,實現546.93畝撂荒耕地復耕復種。
今日“不誤農時”,明日“根深苗壯”。目前,荊門市春夏播達90%左右,正壓茬推進14.3萬畝夏大豆、18.7萬畝夏玉米以及晚播中稻、部分蝦稻田中稻的播栽,預計6月上中旬完成。(記者 崔逾瑜 汪彤 通訊員 項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