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經(jīng)濟學家李迅雷援引用北京師范大學的一份報告指出,我國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人口約有9.64億。這一數(shù)據(jù)引發(fā)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根據(jù)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的調查,2019年,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課題組分層線性隨機抽取了7萬個代表性樣本所作調查顯示,中國有39.1%的人口月收入低于1000元,換算成人口數(shù)為5.47億人,而月收入在1000-1090元的人口為5250萬人,因此月收入1090元以下的總人口為6億人,占全國人口比重為42.85%。這與所說月收入約1000元(準確地說是1090元)以下的人口規(guī)模達到6億人是吻合的。
其實北師大的報告,還有更多詳細數(shù)據(jù)。比如6億人,月收入低于1090元;2.2億人,月收入低于500元;546萬人收入為0。
“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同樣引發(fā)了社會熱議。對于這一熱議話題,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付凌暉在2020年6月15日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回應稱:按照住戶收支調查,全國家庭戶樣本可以分為五個等份,分別是低收入組、中間偏下收入組、中間收入組、中間偏上收入組、高收入組,每等份各占20%。其中,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戶數(shù)占全部戶數(shù)比重為40%。根據(jù)2019年相關數(shù)據(jù),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共40%家庭戶對應的人口為6.1億人,年人均收入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低收入組戶月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中間偏下收入組戶月人均收入高于1000元。
進一步分析表明,在全國4.53億個家庭戶中,40%的家庭對應的是6.1億人,即平均每家庭戶約有常住人口3.37人。6億人每月收入1000元的家庭戶主要分布在農村,每對夫婦一般有兩個孩子,考慮到留守兒童的因素,每個家庭戶約有常住人口3.37人是完全符合實際的。
隨著我國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低收入和中間偏下收入群體轉化為中等收入群體。我國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發(fā)展未有窮期。
我最近研究的案例也證明了這一點。
宜昌市興山縣黃糧鎮(zhèn)后山村,全村總人口830人,常住人口380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238人,這些老人中絕大多數(shù)月退休保障金不超過200元,進入機構養(yǎng)老的能力有限。
該村聚焦獨守老人、獨居老人、無依無靠的“三獨”群體,探索開展分片互助養(yǎng)老服務。根據(jù)老人居住分布情況,將全村劃分為6個鄰里互助養(yǎng)老片區(qū),每個片區(qū)推選一個中心戶,搭配3到5名志愿者,年齡小幫大、身體好幫差,包保老人生活照料、日常巡護,讓地處山區(qū)的獨居老人能及時得到關注和照料。
但我與李迅雷的想法不謀而合,我認為現(xiàn)在消費有效需求不足,關鍵是要擴大消費需求,而不是擴大供給。李迅雷因為擴大消費需求的路徑,是增加大家收入。這個分析到位,格局夠大。
最近5年,我都積極建議國家多出臺增加收入的政策,特別是特殊時期之后,最有效的是提高低保。
2020年3月20日,中國社科院財經(jīng)院綜合經(jīng)濟研究部副主任,清華大學ACCEPT研究員馮煦明在新浪發(fā)文,《建議武漢等地實施基本收入計劃應對疫情沖擊》。文中提到,新冠疫情的沖擊,正在使得“基本收入計劃”由理論設想和局部的城市實驗,變?yōu)榇髧攥F(xiàn)實。
具體的實施方案:為了部分地緩解疫情期間的收入損失和消費能力下降,武漢以及湖北其他一些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城市,可以考慮研究推出直接針對個人和家庭的臨時性、普惠性的專項轉移支付。
以武漢市為例,2018年,武漢市全市(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8307元,月均2359元。假設按照人均月消費的一半作為標準,對每個人進行轉移支付,在不考慮2019年物價增長和人口增長的情況下,總體轉移支付的規(guī)模大致為131億元。這一數(shù)字大約相當于武漢當年GDP的0.9%,相當于武漢當年一半公共預算財政收入的4.5%,處于財政能力和經(jīng)濟實力的可承受范圍之內。
在資金來源方面,宜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分擔,中央-省-市財政分別出一定的比例。
我建議的政策細節(jié):一是可將專項轉移支付收入納入個人所得稅的計稅范圍,從而使得這筆專項轉移支付具有累退性(高收入者需要將其中一部分以個稅的形式返還給政府,低收入者則能全部保留)。二是適度向低收入家庭和困難家庭傾斜。三是不需要救助的高收入者可以選擇自愿豁免。
馮先生提的方案,是一種普惠式“基本收入計劃”,思路有借鑒意義,但目前我覺得最需要幫助的是各地的低保人群。
武漢自2022年4月1日起,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870元提高至91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730元提高至780元;截至2022年3月底,武漢市低保對象共72947戶、101743人。今年一季度,武漢市共累計發(fā)放低保金31896.3萬元,其中城市低保金15594.6萬元,農村低保金16301.7萬元。一年不到13億元,即使翻一番,也只有26億。
武漢市近日調整2023年城鄉(xiāng)低保標準及其他困難對象救濟標準,4月1日起實施,惠及困難群眾約10.5萬人。城市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910元提高至940元,農村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780元提高至820元。而2022年武漢的月人均消費支出3100元。如果一半作為低保標準,也應該是1500元,而不是940元。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公布數(shù)據(jù):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tài)監(jiān)測信息平臺已經(jīng)歸集了6600多萬低收入人口的基本信息,大約占到全國總人口的4.7%。包括低保對象近4000萬、特困人員460多萬,還有低保邊緣家庭成員600多萬,納入監(jiān)測的防止返貧監(jiān)測人口300多萬,以及其他納入監(jiān)測范圍的低收入人口接近1300多萬。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看到,民政部門監(jiān)測的低收入人口主要是生活遇到困難、需要救助幫扶的低收入人口。
截至9月底,全國共有城鄉(xiāng)低保對象3995.2萬人,累計支出低保資金1436.8億元(一年大約2000億元,翻一番也只有400元,但是對拉動內需意義重大);截至9月底,全國共有特困人員469.4萬人,累計支出特困供養(yǎng)資金408.2億元;前三季度共實施臨時救助481.8萬人次,累計支出臨時救助資金64億元。以中央財政的力量,適當提高救助標準,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財政局發(fā)布關于調整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通知。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1320元調整為1395元。新標準從2023年7月起施行。
我相信并諫言,若每年可動態(tài)地按照本地上年月人均消費支出的一半來確定低保標準,是十分可行的。適當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以促進整體消費需求,將是促進中國經(jīng)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