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認真思考之后的選擇,是時候了?!睕]有絕癥,思維清晰,子孫成群,功成名就,104歲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大衛(wèi)·古道爾跨越重洋,遠赴瑞士,尋求平靜告別這個世界的方法。在這場全球矚目的特殊旅程中,他從未有過猶疑。
生與死是人生的兩端,無法選擇出生的我們,能否有權利選擇生命的結束?如果我們被賦予了這樣的權利,誰會因此獲利,誰會因此受傷?騰訊新聞出品聯(lián)合奧斯卡獲獎團隊打造的深度紀錄片《明天之前》第四期將于7月2日20:00在騰訊新聞平臺正式上線,探求每個人都將面臨的終極問題。
鏡頭下見證一場特殊離別
紀錄片《明天之前》由騰訊新聞出品聯(lián)合奧斯卡獲獎團隊Grain Media共同制作,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出發(fā),圍繞人類“人工智能是否能成為人類伴侶”、“人類應該追求永生嗎”、“邊境與難民問題”、“人類是否有自主告別的權利”四大話題,探討整個人類族群在未來5-10年內,將共同面臨的科技、社會、人文等顛覆與變革。
《明天之前》第四期將于7月2日開播,探討“人類是否有自主告別的權利”。節(jié)目策劃人曾寶儀前往瑞士小城巴塞爾,陪伴大衛(wèi)·古道爾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在交談中,曾寶儀得知因為身體的衰敗和不受控制,古道爾所熱愛的閱讀、旅游、科學研究等事物都逐漸離他遠去,為了維護生活最后的隱私與尊嚴,他選擇主動告別世界。但和其他選擇安樂死的人不同,老人并沒有身患絕癥,也正因為如此,這次事先張揚的“死亡之旅”受到全球媒體的關注,大衛(wèi)·古道爾在記者會上毫不猶豫表示了自己的決心,并希望自己行為的曝光能夠推進于關于死亡選擇權利的討論。
在人生的最后時刻,大衛(wèi)·古道爾的坦然、甚至幽默,與家人的不舍、悲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人所處在社會中,與各種關系相連,自主告別世界是一項關乎個體的權利,還是與他人相關的命題?
人類是否有告別的權利?
在節(jié)目中,曾寶儀同樣探訪了菲利普·尼什克,他是大衛(wèi)·古道爾安樂死的策劃人。在澳大利亞短暫的安樂死合法化期間,菲利普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合法執(zhí)行安樂死的醫(yī)生。在他看來,死亡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人應該有權利,自主選擇尊嚴離去的時間和方法。他認為,這也是“提升生命質量”的重要方式。
然而澳大利亞的一位母親卻表示,在菲利普·尼什克的影響下,她26歲患有抑郁癥的兒子成功買到藥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她看來,兒子的自殺與菲利普·尼什克有很大關系。同時,一位殺妻嫌疑犯在菲利普的幫助下自殺,逃脫了法律的懲罰,也引起了多方爭議。
自主告別世界,是否像菲利普·尼什克所說,是一項人的權利?如果不加限制,又會對其他人群造成多大影響?即使是曾經(jīng)支持過漸凍癥丈夫放棄生命的黛比,也在丈夫離世后,對于安樂死有了新的思考:她感覺那是“一件很暴力的事情”,丈夫離世后,被拋棄感始終縈繞著她的生活。黛比還思考過,疾病是死亡無法消除的,如果絕癥病人都選擇放棄,治療研發(fā)的動力將會逐漸減少,醫(yī)學也可能因此止步。
而國會議員珍妮可能是菲利普的最大反對者,因為身體殘疾,她曾被斷定活不過一歲,但仍堅持活到了現(xiàn)在?!霸谠试S人們合法擁有死亡權利之前,是不是應該幫助更多人更平等地活著呢?”在珍妮看來,結束生命不該是個選擇,因為那不是一個公正的選擇,死亡只是一個逃離糟糕處境的出口?!拔业纳写嬖诤芏啻螛O壞的情況,我很慶幸法律不允許我放棄生命”。
“如果每個人都能輕松、快速、合法地結束他們的生命,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好還是更糟?”在聆聽了各方意見后,曾寶儀不禁發(fā)出疑問。死亡并不是一個禁忌話題,它是每個人都將面對的終點,然而在終點到來之前,人們理性地思考這一人生終極命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
以終為始,思考生命意義
正因為死亡的存在,人類有限的生命顯得更有意義,也有了可貴的價值。生命的有長度,教會人類珍惜時間,珍惜當下,思考人生真正的意義。當我們真正直面終極議題,才能放下恐懼和不安,以認真的態(tài)度去過好每一分鐘。
《明天之前》用各方對于人類終極命題的態(tài)度,展示了在這一世界性問題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各種分歧與發(fā)展可能,正因為人類的多樣性,讓世界變得豐富多彩,也讓未來變得不可預測。然而人類仍能在未知明天到來之前,提前思考關于未來生活的選擇,當下的眼界將成為未來的起點。
如果擁有告別的權利,你會如何面對死亡?又會如何對待生命? 請關注7月2日《明天之前》最終章《告別的權利》,了解更多關于生命選擇的不同觀點。明天之前,不妨以終為始,重新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