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15日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論文,美國加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的天文學家觀察到了太陽系外的第一條輻射帶,他們使用從夏威夷到德國的39個無線電天線組成的協(xié)調(diào)陣列來獲得高分辨率圖像。
超冷矮星LSR J1835+3259的極光和周圍輻射帶(藝術概念圖)。
圖源:物理學家組織網(wǎng)
來自一顆超冷矮星持續(xù)、強烈的射電輻射圖像,揭示了被困在該天體強大磁場中的高能電子云的存在,形成了類似于木星輻射帶的射電圖像的雙瓣結構。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實際上是通過觀察磁層中無線電發(fā)射的等離子體來成像目標磁層。對于太陽系外的氣體巨行星大小的東西,這是以前從未做過的。
強磁場在行星磁層的周圍形成一個“磁泡”,它可以捕獲粒子并將其加速到接近光速。太陽系中所有有這樣磁場的行星,包括地球、木星和其他巨行星,都有由這些被行星磁場捕獲的高能帶電粒子組成的輻射帶。
太陽系外輻射帶的第一批圖像是由39個射電望遠鏡組合拍攝的,這個虛擬的大望遠鏡橫跨從夏威夷島到德國的全球各地。
在這項研究中,拍攝的超冷矮星位于低質(zhì)量恒星和大質(zhì)量棕矮星之間。這顆被稱為LSR J1835+3259的超冷矮星是研究人員認為唯一能夠產(chǎn)生高質(zhì)量數(shù)據(jù)來解析其輻射帶的天體。
隨著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NRAO)下一代超大型陣列的規(guī)劃,研究人員期待成像更多的太陽系外輻射帶,這是尋找越來越小的磁層的關鍵第一步,最終將使科學家能夠研究那些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地球大小的磁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