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有真正的藝術(shù)家會因心之所好來追求名利,但讓大家讀懂你的作品并且有切身的感受卻是非常重要的。作品所能挖掘到的內(nèi)涵越深,藝術(shù)家對公眾思想觀念的影響就越大。有潛力的藝術(shù)家是可以影響他人情緒的,有時甚至可以改變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對于藝術(shù)家來說,自己的作品為人所理解非常重要,因此我們榜單上這些在其有生之年不為人知的藝術(shù)家們讓人尤為痛心。以下是10位生前不受賞識、窮困潦倒的藝術(shù)家。
10. 埃爾·格列柯
人們稱多米尼克斯·希奧托科普羅斯(Domenikos Theotokopoulos)為埃爾·格列柯(El Greco),他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創(chuàng)作了以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傳統(tǒng)為主題的肖像畫。這個名字源自于他的出生地——克里特島(Crete)。埃爾·格列柯曾離開家鄉(xiāng),去威尼斯學習西方繪畫。在威尼斯,他深受“提香(Titian)和丁托列托(Tintoretto)色彩艷麗、筆觸流暢自如的作品”的影響。矯飾主義(mannerist style)的鼻祖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作品也對格列柯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他認為對物質(zhì)世界寫實的繪畫無法表達人的主觀感受。
雖然埃爾·格列柯承認米開朗基羅對他作品的影響,但他同時也表示“米開朗基羅人挺好,就是不知道怎么畫畫?!彼麑γ组_朗基羅——這位意大利人偶像的輕蔑讓他在羅馬遇到了麻煩。他在意大利時從未接到過任何官方的訂單 ,最后被趕到西班牙。埃爾·格列柯的諸多名作都是在西班牙的中心城市托萊多創(chuàng)作的。
但是他在西班牙的成功之路也是一路坎坷。他在托萊多接到了官方創(chuàng)作訂單:《喻神圣聯(lián)盟》(the Allegory of the Holy League)和《圣毛里斯的殉難》(Martyrdom of St. Maurice)。但是國王并不喜歡這些作品,并把《圣毛里斯的殉難》作為祭品裝飾放在牧師會禮堂而不是放在原先預計好的教堂。他不再讓埃爾·格列柯畫畫,國王不滿意的原因也不為人知,有學者認為是因為菲利普二世不喜歡當代人出現(xiàn)在宗教畫里。
也有些人認為埃爾·格列柯的作品有悖反宗教改革的基本原則,作品的內(nèi)容重于了形式。雖然他死的時候沒有一貧如洗,遺留下的畫作也遭到了巨大的爭議。直到18世紀,他的作品才得到廣泛認可,獲得他應得的贊揚。
9. 艾米麗·迪金森
超前性會給藝術(shù)家?guī)韨?,艾米麗·迪金森(Emily Dickinson)就是一個例子。盡管狄金森寫了非常多的詩,她在世時只發(fā)表了1700多首詩歌中的幾首詩。此外,出版商為了符合當時傳統(tǒng)詩歌的寫作規(guī)則還改寫了她生前發(fā)表的詩。
她逝世前只發(fā)表了眾多作品中的幾首詩,她的這個選擇讓大家覺得她為人很古怪。大家都知道,狄金森一向不樂于接待來客,甚至不愿意離開她的臥室。所以她只是通過書信和朋友們聯(lián)絡感情。即便如此,她的才華和新奇的風格也不能被否認。
狄金森的詩句短小精悍,經(jīng)常使用斜韻,名詞多用大寫,放棄了傳統(tǒng)的標點。在她寫給朋友的信中經(jīng)常提到死亡和永恒,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她的詩會包含這些主題。在其家人相繼逝世之后,艾米麗·迪金森于1886年離開人世。
1886年在拉維尼亞,狄金森的妹妹發(fā)現(xiàn)了她的詩作,這對社會來說這無疑是隱藏的珍寶,連狄金森最好的朋友對此也無比驚訝。
1890年,艾米麗·迪金森的第一個詩集發(fā)表了,最初飽受非議,但后來她的作品讓她成為美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
8. 克勞德·莫奈
在我們的榜單中,最具戲劇性人生的藝術(shù)家之一就是法國印象派的創(chuàng)始人: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起初,人們認為那些在門廳和壁爐旁完成的杰作是“不正式的,未完成的和丑陋的”。因此莫奈和他的家人一生中都過著一貧如洗的生活。
他的作畫方式和技巧讓他可以在特定時刻描畫景物時捕捉到大氣光效果。他補充道,“景物不是一直靜止在某處的,它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但是周圍的環(huán)境會為它帶來新的活力。”他的巨作《日出·印象》(Impression, Sunrise)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新的流派,但直到1880年,他的畫作才能賣得出去,據(jù)他創(chuàng)作的巔峰時期已有十二年之久。在獲得小小成功的同時,批評的聲音隨之而來,很多畫家指責他的畫商業(yè)化。莫奈始終不理會那些聲音,他的畫也依然色彩迸發(fā),輪廓模糊。
7.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我們榜單中有一個很特別的人,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個天才藝術(shù)家。即便是最不喜歡古典音樂的人也很難否認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 Sebastian Bach)是一個天才作曲家。 在他的一生中,巴赫是以卓越的風琴家而聞名,但作為一個作曲家,他作的曲卻并未得到廣泛認可。巴赫出生于德國一個音樂世家,其父母去世后,他的哥哥像他的導師一樣教會了他很多樂器。
作為風琴手,巴赫接到很多職務邀請,經(jīng)常出席很多音樂場合,他的演奏贏得了稱贊,但他作的曲卻一直得不到認可。 巴赫可能直到臨終都還只是個著名的風琴家,直至19世紀初巴洛克時期的復興時,他的音樂作品終于受到了歡迎。人們現(xiàn)在認為,巴赫的遺作讓巴洛克音樂發(fā)展到達了頂峰,他的作品既適應了巴洛克風格,又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所在。他嘗試吸取意大利和法國的音樂元素,以此豐富他的德國風作品。盡管巴赫花費了很長時間來完成這項工作但他融合了世界各地的音樂元素,這是每一個音樂家的夢想。
6. 弗蘭茲·卡夫卡
弗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對內(nèi)在和外界世界都有著獨特的看法和體驗。和其他藝術(shù)家一樣,卡夫卡的作品大部分源自于他的生活??ǚ蚩ê退母赣H關(guān)系很差,他父親剛愎自用,對他要求非常嚴苛。而他的母親一直在外工作,留下年幼的卡夫卡和仆人在家。 他試圖在學校好好學習法律,但是最后還是做了保險公司的職員。長時間的工作讓他非常沮喪,于是他辭掉工作,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進行創(chuàng)作。如果他繼續(xù)生活在父親的要求下,他就會接受在工人工傷保險公司的工作,然后在40歲時英年早逝。弗蘭茲·卡夫卡將會默默無聞地離開人世(沒有發(fā)表過一篇作品),如果沒什么好運氣的話也許會一直單身。
虛弱的卡夫卡在死于肺結(jié)核之前,他請求他最親密的朋友在他死后燒毀他所有的作品。他的朋友拒絕了這個請求,我們今天才可以看到諸如《判決》(The Trial)這樣偉大的作品,不然也不會有“卡夫卡式噩夢”(Kafkaesque)這樣的詞語。
5. 亨利·戴維·梭羅
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總是沉浸在沉思冥想中,因此很少關(guān)注公眾對他的看法,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樣一位影響了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和甘地(Gandhi)并深受他們喜愛的思想家在當時卻很不受歡迎。保守地講,梭羅當時并不是很出名,也沒什么讀者。他提出的理論,以及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社會激進主義并不為社會所接納。但是梭羅對此并不在意,他很享受與自然相伴的日子,同時這也是大家熟知的作品——《瓦爾登湖》(Walden)的主題。他找不到一家愿意出版其作品的出版社,生活極其不易。他曾經(jīng)自費出版作品,最終也只是賣出一小部分。
梭羅去世前,僅有兩部作品出版,而這兩本書也并未受到群眾歡迎。在文學界,亨利·戴維·梭羅一生都只是一個無名之輩,然而現(xiàn)在他卻是一個成就非凡的人?!墩摴竦牟环摹罚–ivil Disobedience)等作品激勵了偉大的領袖們,他對自然的思考也呼吁了藝術(shù)家及思想家們重新去審視自然以及生活中簡單事物的重要性。
4. 約翰尼斯·維米爾
本文所羅列的藝術(shù)家中,約翰尼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是從去世后到其作品受到賞識,跨度最長的一位藝術(shù)家。約翰尼斯·維米爾生于荷蘭,在其早年時期,曾小有名氣。他于1632年接受洗禮,且是一名藝術(shù)品經(jīng)銷商的兒子。維米爾的父親去世后,維米爾接管了家族的藝術(shù)事業(yè)。他學習到了各種形式的繪畫技巧,不知是因為他當了一名藝術(shù)家的學徒,還是因為在做有關(guān)藝術(shù)品的生意中積累了經(jīng)驗。從此,維米爾開始自我創(chuàng)作,但是他的作品并不為教堂或貴族階級認可。相反,維米爾繪畫的體裁迎合當?shù)刂挟a(chǎn)階級的口味。因此于1675年,維米爾以岳母作為擔保人,在阿姆斯特丹貸了款。很顯然,維米爾的畫作銷量很低,因此他無力償還貸款,給家庭留下了累累債務。
在約翰尼斯·維米爾去世后的兩個世紀,他的畫作一直被藝術(shù)史學家遺忘。荷蘭有名的鑒賞家確實欣賞他的作品,但不幸的是,維米爾的大部分作品都被這些鑒賞家們錯當成是那些像梅特蘇(Metsu )或米利斯(Mieris)等知名藝術(shù)家所作。若不是德國博物館館長,古斯塔夫·瓦根(Gustav Waagen)在Gzernin畫廊看到《繪畫藝術(shù)》(The Art of Painting),維米爾可能永遠不會因他的作品而享有聲譽。這幅畫的產(chǎn)生還要歸功于與維米爾同時代的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ch),維米爾深入研究彼得的作品,進而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維米爾影響著許多像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一樣的畫家、藝術(shù)家,他們研究維米爾的作品,但在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自己的風格。
3. Edgar Allan Poe
大部分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短篇小說及詩歌體現(xiàn)的黑暗的一面,是坡混亂而又痛苦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坡出生于1809年,父親戴維·坡,母親伊麗莎白·坡都是旅行藝人。年少的坡親眼看著父親拋棄了家庭、母親死于患肺結(jié)核。不久,其父親也離世。死神似乎總在戲弄坡,其兄長的離世讓坡決定要寫作為生。然而,由于缺乏國際版權(quán)法的保護,坡發(fā)現(xiàn)靠寫作為生極其困難。此外,坡與其表妹維吉尼亞的婚姻,也是坡痛苦一生的另一原因。他們結(jié)婚時,埃德加·愛倫·坡26歲,而維吉尼亞年僅13歲,四年后也死于肺結(jié)核。維吉尼亞的逝去給坡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他的痛苦在《烏鴉》(The Raven)中得以體現(xiàn),這首詩大獲成功。在《烏鴉》中,一只會說話的烏鴉神秘地拜訪了一名心神錯亂的戀人,這個男人因經(jīng)受失親之痛最后陷入瘋狂。盡管這首詩取得成功,坡卻僅得到9美元的稿費。
在準備開始旅行的計劃失敗后,坡去世了,認識他的人都猜測他應該是因酗酒身亡。人們在巴爾的摩(Baltimore)的一處排水溝旁發(fā)現(xiàn)他的尸體,死因不明。
2. 赫爾曼·梅爾維爾
這位作家是20世紀最受歡迎書籍的作者之一,在他的處女作初獲成功后,他卻屢遭失敗。較為諷刺的是,《泰皮》(Typee)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根據(jù)其在波利尼西亞島(Polynesian Islands)的經(jīng)歷完成的作品,這部作品的內(nèi)容也正是其當代人倡導的,同時,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的最佳作品也一雪前恥。 雖然梅爾維爾臨終時,其《白鯨》(Moby Dick)售罄,但其在世時,其他作品既不受歡迎,也沒能為梅爾維爾提供經(jīng)濟保障。無奈之下,梅爾維爾開始巡回演講,因為這在當時獲利較多,但在此期間,他一直堅持以詩歌的形式進行寫作。梅爾維爾于紐約去世,在家中度過了最后一段時光。據(jù)相關(guān)記錄所述,梅爾維爾的訃告中的名字是錯的。隨著后世的人們重新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梅爾維爾的名字將永世長存。
1. 文森特·梵高
一個一生中只賣過一件畫作的名字,現(xiàn)在竟然是藝術(shù)的代名詞,這是多么不可思議?。∥覀儾⒉恢涝斐设蟾呔窦膊〉母词鞘裁?,但可以肯定的是,其盡力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但最終卻從來沒有賣出去,他所感到的糾結(jié)與壓力會對他的精神造成一定影響。
1853年,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出生于荷蘭,是安娜·梵高(Anna van Gogh)與西奧多魯斯·梵高(Theodorus van Gogh)在世的長子,其父親是荷蘭新教的牧師。梵高曾到倫敦和巴黎旅游,借此體驗別國文化。他在巴黎發(fā)現(xiàn)了法國印象主義,這對他之后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移居法國南部后,梵高似乎從該地區(qū)豐沛的色彩及陽光中獲得了靈感,其繪畫作品的色調(diào)開始由暗轉(zhuǎn)明,這樣的繪畫風格與其早期代表作之一 —《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形成強烈的反差。在法國南部居住期間,梵高創(chuàng)作了2100多部作品,其中有860幅油畫。文森特·梵高去世時年僅37歲,很難推測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妈蟾咦鲞@樣的決定,但毫無疑問,整個世界失去了一位偉大的藝術(sh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