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塑料袋濫用并非無解之題)
頭條 廣州日報評論員 練洪洋 今年是“限塑令”正式施行的第九年,然而調查顯示,限塑令處境尷尬:小商鋪直接提供免費塑料袋,大商店賣塑料袋,已是司空見慣之事。在一些地方,限塑令可以說是名存實亡,已幾乎淪為“賣塑令”。 塑料袋這枚硬幣,正面是“方便”,去市場買東西,小的用小袋,大的用大袋,一拎就走,用完就丟,十分方便;背面是“污染”,塑料袋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fā)明”,所造成的白色污染令人頭痛。“限塑令”旨在提高塑料袋獲取的成本,讓用戶為使用塑料袋支付一定的費用,以減少塑料袋的使用。事實證明,“限塑令”產生了顯著效果。國家發(fā)改委環(huán)資司曾統(tǒng)計,自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施至2015年,超市、商場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減少2/3以上,累計減少塑料購物袋140萬噸左右,這是一個不小的成就。但是,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yōu)楸憷月駟蔚囊庠概c能力都提高了,一個塑料袋兩三毛錢,對大多數人來說,沒有痛感。 塑料袋濫用并非無解難題,不過需要大決心和大智慧。解決思路,一在堵,二在疏,三在教育。近年來,面對“限塑令”遭遇尷尬,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將“限塑令”改為“禁塑令”——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袋。理論上,全面出臺“禁塑令”并無不妥,自然環(huán)境形勢如此嚴峻,為了自己及子孫后代的生存環(huán)境,犧牲當下的一點點便利是必須且可能的。“禁塑”當然會有阻力、有難度,但也會帶來新變化、新機會——加速可降解塑料袋的研發(fā)和生產,以填補市場空白。迎難而上,關鍵在于,我們要有決心去推。 公眾使用塑料袋已有很長時間,養(yǎng)成了習慣,形成了依賴,一下子開禁,難免無所適從?!笆琛敝涝谟?,找到安全的、環(huán)保的替代產品?!跋匏芰睢背雠_之后,環(huán)保布購物袋、紙袋等替代品開始流行起來,如果這些袋子沒有多次利用而直接扔進垃圾堆的話,或許更不環(huán)保。為此,許多企業(yè)開始尋找可降解環(huán)保袋,并取得一定的進展。譬如番禺就有一位創(chuàng)業(yè)者及他的團隊,利用堅硬的石頭做成塑料袋。這種“石頭袋”無毒無味,通過光照和土壤掩埋可實現降解,既便宜又環(huán)保,備受市場青睞。據悉,該企業(yè)每月向全國各地市場供應過億個“石頭袋”。在這方面,不妨政府出面,組織科研力量進行專題研究,拿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滿足市場需求。 經驗告訴我們,在治理白色污染的過程中,沒有什么比改變人們的動機和行為更重要。用什么類型的塑料袋,都不如少用、正確使用對環(huán)境貢獻更大。在這方面,必須借助教育手段,使得環(huán)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環(huán)境保護教育,不僅在學校教育,從娃娃抓起;也不僅在進入公共空間,對大眾進行宣傳教育;用經濟手段激勵環(huán)保行為,提高不環(huán)保行為的經濟成本,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譬如愛爾蘭,自從實施塑料袋稅之后,僅用4年就將塑料袋使用量減少了94%。大大提高塑料袋使用費,不僅達到了與“禁塑令”相當的減塑效果,還有力改變了消費者行為,觀念改變比使用替代產品更有益。 “限塑令”進入第九個年頭,期間得失值得細細梳理,未來的路怎么走有待重新審視。創(chuàng)新監(jiān)管方式、呼喚科技進步、引入市場力量、提升環(huán)保意識……必須多管齊下、多點用力,塑料袋濫用形勢才有可能得到全面扭轉。作為塑料袋的消費者,我們也有責任,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慢慢把習慣改過來。 |
(原標題:塑料袋濫用并非無解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