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一级免费,国产网址在线,亚洲午夜网站,黄色在线播放网址

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文化
從文玩古畫看明代“紈绔”們的高逼格日常
2018-01-21 19:36:38   來源:雅昌藝術

 【編者按】在以悠閑為主調(diào)的明朝,有大批官宦世家子弟的一生都是在“玩樂”過程中渡過的。他們可以花一年的時間復原一首古曲,花半輩子修復一張古畫,花一生收藏古籍……這種不計時間、金錢、名利、得失的追求在我們今天看來奢侈得不可思議。9月9日,廣東省博物館將向我們推出一項特別展覽“薈雅南州—明代廣東文人的藝術和生活”,試圖從書齋燕居、園林雅集和山水清游等不同側面向我們展示明代文人的日常生活。

  明代文人的生活基調(diào):悠閑、有錢、優(yōu)雅

  明代文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樣子?以出身仕宦家庭的散文家張岱為例,為了找出最相配的茶與泉,他花了二年多的時間以各處名泉煮各地名茶;為了學琴作詩,他與朋友創(chuàng)辦了“絲社”和“詩社”, 定期聚會,練琴吟詩;為了學到最正宗的斗雞訓練方法,他派人暗中尋訪漢代斗雞名家樊噲的后代;為了吃到最豐富的美食,他親自養(yǎng)牛研制乳酪;為了吃到最肥美的蟹,他專門為此創(chuàng)立了“蟹會”,只為了每年十月能與朋友一起聚會吃蟹;為了玩牌更加有趣,他親自設計了各種紙牌,并發(fā)明了多種紙牌玩法……此外,蹴踘、觀雪、狩獵、聽戲、游湖、收藏、鑒賞,張岱樣樣精通,可以說他一生的所有的精神,都是用來玩樂。

  而像張岱這樣的“紈绔”在明代還有許多,有些人為了復原一首古曲,體味其中的遠古味道,會花大量時間研究史料,并根據(jù)內(nèi)容重建一所古代風格的院子,等到園子修建好了,再招呼朋友聚會,并親自執(zhí)蕭伴奏,曲散后,再把園子給拆了。這種不計時間、金錢、名利、得失的生活方式在我們今天看來奢侈得不可思議,但這恰是明代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基調(diào):悠閑、有錢、優(yōu)雅。

  書齋燕居:文人士大夫的標配

  對于文人士大夫而言,書房是其基本標配,特別是到了明代中后期,文人群體對于書房的陳設布置更加重視。明代著名戲曲作家高濂認為“書齋宜明凈,不可太敞。明凈可爽心神,宏敞則傷目力。”此外,書房中要有藏書,明代著名藏家謝肇淛的“小草齋”中收藏了大量宋版手抄圖書。除藏書外,明代著名藏書家胡應麟的“二酉山房”中布置有一榻、一幾、一博山、一筆、一硯、一丹鉛之缶。簡言之,明代書房的基本陳設應該有松柏蘭草、五七條錦鯉、一書桌、一榻、一幾、文房四寶、禪椅、古琴、古畫、書架等。

《養(yǎng)正圖解•李太白匹配金錢記》

明陸師道臨文明《吉祥庵圖》軸 90.7x40.9cm;全幅6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也可以從傳世于今的明代刻本插圖及明代文人繪畫中看到當時文人書室雅齋的內(nèi)部陳設?!娥B(yǎng)正圖解•李太白匹配金錢記》描繪了一個典型的明代文人書房內(nèi)景,畫面右側正中一文人正在桌旁繪畫,背后是一架獨扇大插屏,屏風后是一張架子床,架子床后是一個頂箱立柜。室內(nèi)左側由近及遠依次為一張條桌,一個書格,小條桌上面放著茶壺茶具,書格上擺著圖書卷軸。明陸師道臨文徵明《吉祥庵圖》中,庵室樹蔭環(huán)繞,室內(nèi)一幾一榻,幾上一瓶花、一香爐,榻上書畫數(shù)卷,主人文徵明正解衣坐于榻上與僧客閑聊。

仇英 《臨宋人畫軸》

  仇英的《臨宋人畫軸》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意境別致的明代文人書房。畫面中心為一屏一榻,榻上坐一個文人,腳下是一個腳踏;床右側為一靠幾。畫面右側有一書案、繡墩,案上放置著書卷琴棋。畫面左側一童子站于床榻旁,正手持注子向盞中注酒。酒盞邊除了果盤之外,又設硯臺一方。畫面左下角是一個茶爐,紗罩下放著飲茶用的托盞。明代文人經(jīng)常在書房內(nèi)召集文友,進行雅集活動。

 園林雅集:文人雅士的聚會

  雅集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聚會活動,可以是三、五好友的小聚,也可以是由某領域內(nèi)聲望高的人專門組織,邀請各地名士到居室書齋、私家園林等地參加聚會的大型活動。主要包括吟詩填詞、賦歌作畫、焚香瀹茗、談禪論道、宴飲、撫琴、下棋、演劇、賞玩古董等。

明 文徵明 《東園圖》絹本設色 30.2X126.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局部)

  嘉靖六年(1527),因“金陵三俊”之一的陳沂要離開南京,一些至交好友在東園雅集聚會,為他餞行,被稱為東園雅集?!皡情T四家”之一的文徵明繪制了一幅《東園圖》以記錄此次事件。畫面中共出現(xiàn)八位文人,其中兩位在庭院中對弈,四位在屋中品鑒書畫,另有兩位在石徑上漫步。

明 謝環(huán) 《杏園雅集圖》 絹本設色 37X401cm 鎮(zhèn)江市博物館藏

明 謝廷循 《杏園雅集圖》 絹本設色 鎮(zhèn)江市博物館藏

明 謝廷循 《杏園雅集圖》 絹本設色 鎮(zhèn)江市博物館藏(局部)

  當然也有比較嚴肅的官場雅集活動,宮廷畫家謝環(huán)于明正統(tǒng)年間繪制的《杏園雅集圖》描繪的是正統(tǒng)二年(1437)農(nóng)歷三月初一,楊士奇、楊榮、王直、楊溥、王英、錢習禮、周述、李時勉、陳循9位朝中大臣于楊榮府邸“杏園”雅集沐休的場景。此次雅集聚會在謝廷循的《杏園雅集圖》中也有所體現(xiàn)。

明 佚名 《甲申十同年圖》 絹本設色 48.5X25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作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的《甲申十同年圖》描繪的是南京戶部尚書王軾來北京述職,十位朝廷重臣在刑部尚書閔珪宅第聚會的情景。這幅作品內(nèi)容雖然描繪的是雅集場景,但每位聚會者均身穿官袍、正襟危坐,似乎是一幅中國明朝弘治年間十位朝臣群像圖。這類由臺閣重臣參與的雅集其活動內(nèi)容多為歌詠太平盛世,這也是文官之間、官員與皇帝之間相互交流的渠道之一。

  山水清游:講究優(yōu)雅的出游

明《惠山茶會圖》 明代 1518年 手卷 紙本設色 縱21.9厘米,橫6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惠山茶會圖》(局部)

  除了居室書齋、私家園林外,文人雅士也喜歡去一些風景名勝進行雅集活動。文徵明《惠山茶會圖》描繪的是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與好友蔡羽、王守、王寵、湯珍等人到無錫惠山游玩的場景,畫中有一井亭,亭外一侍童正在烹茶,亭內(nèi)二人端坐,一人靜坐觀水,一人展卷閱讀。畫面人物共有八人,三仆四主,除井亭之中二位待茶的主人外,其余兩位正在山中曲徑之上攀談。此外,沈周《虞山雅集亭圖》記載的是弘治十七年(1504年),繼任知縣計宗道與吳門及邑中名流楊循吉、錢仁夫、沈周等十六人在虞山南麓雅會的情景。

明 仇英 《松溪論畫圖》

  從這些作品中我們發(fā)現(xiàn),明朝的文人非常喜歡出游。但對什么都追求“雅”的文人士大夫而言,如何使戶外游玩變得優(yōu)雅是非常有講究的。據(jù)散文家張岱在《游山小啟》里介紹,旅游需要有一個人作為主持召集,然后準備好小船、坐氈、茶點、杯盞、筷子、香爐、柴火、米飯,每個人都要自帶一個簋、一個壺、兩樣小菜。當然,這都是基本配置,有些士大夫更講究,會帶一些好酒過去。這些東西均由奴仆攜帶,如果去的地方稍遠,還要雇用為數(shù)不少的轎夫或肩輿者。有時出游期間也會邀請一些會唱歌的童子或女伎隨從獻樂,這樣一來,但凡戶外出游的規(guī)模都不小,這就是為什么明代文人出游一次要隨身帶著一兩百個跟班的原因。

 琴棋書畫:作為君子的基本技能

  在文人雅集聚會時,通常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琴,因為要攜琴訪友;一是茶爐,要烹茶待客。與琴相伴的還有對弈、寫作、臨帖、校書、翻經(jīng)、賞畫等系列文化活動,因為這些最能體現(xiàn)文人士大夫“閑雅好古”富有美感的生活方式。現(xiàn)藏臺灣故宮博物院的《明人十八學士圖》描繪的就是文士悠閑從事燃香、賞琴、棋奕、展書、觀畫等賞玩活動。

明人十八學士圖(琴) 縱173.7公分,橫102.9公分 絹本設色

  第一軸“琴”描繪的是四位文人端坐于黑漆桌案周圍,預備聽琴會友的場景。桌案上一鶴型香爐青煙裊裊而上,一童仆正準備將琴取出,其余仆從或執(zhí)羽扇、或捧盒立于旁,或正在為文人瀹茗煮茶,彰顯出文人雅士閑居生活的高雅格調(diào)。

明人十八學士圖(棋) 縱173.6公分,橫103.1公分 絹本設色

  第二軸“棋”描繪的是士人圍坐于“剔犀”漆榻及瓷墩上,二人對奕,二人旁觀,表情凝神專注;數(shù)名侍僮分執(zhí)如意、團扇隨侍在側,前景石桌上置放了各式各樣的茶酒桃果,童仆手捧白瓷執(zhí)壺、茶甌、黑漆托子,正欲注茶入碗,呈現(xiàn)明代貴胄文士考究的生活賞玩。

明人十八學士圖(書) 縱173.7公分,橫103.5公分 絹本設色

  第三軸“書”描繪的是士人以文會友的場景,其中一人半跏趺坐于榻上,執(zhí)筆構思,一人手執(zhí)書卷,俯首旁觀。余者分坐于湘妃竹椅及瓷墩上,展書閱讀;另有童仆手捧書函、卷冊,侍立于左右。畫中可看到裝幀講究之線裝書、函套及書頁版式。

明人十八學士圖(畫) 縱174.1公分,橫103.1公分 絹本設色畫

  第四軸“畫”中,青槐樹蔭下,一文士右手執(zhí)麈尾,左腕擱于腿上,桌前擺置卷帙,兩目凝神觀畫,口中若有所言。其他一盥手回眸,一袒衣立于后,另一背對觀者手持團扇。童仆五名奉畫軸及盥具,一以叉竿懸挑畫障。此組十八學士圖呈現(xiàn)當時社會物質(zhì)文化極度的精致化、藝術化,可謂晚明人“清玩賞鑒”美學之最佳寫照。

  飲茶品茗:色香味俱全的泡飲美學

  明代是中國制茶、飲茶大變革的時期,大批文人墨客對飲茶非常癡迷,并總結了系列泡飲美學,如飲茶空間追求自然古樸、幽雅清靜,最好有蕉葉、奇石相伴;茶杯則以潔白、純白為上;煮茶風爐以“苦節(jié)君”竹茶爐為尚,象征君子守節(jié)有為;茶壺則以宜興砂者為佳。此外,文人飲茶對茶品、泉品、茶友、賞器、聞香、插花、擇果等亦有諸多要求。

丁云鵬《玉川子煮茶圖》

丁云鵬《盧仝烹茶圖》

丁云鵬《煮茶圖》

  這些泡飲美學在繪畫、詩詞、書籍中均有記錄,尤其是繪畫。明代畫家唐寅、文徵明、陳洪綬、丁云鵬等人不僅琴、棋、書、畫皆精,又嗜茶且精于茶事,并留下不少品茶代表作。這些作品多以唐代詩人、隱士盧仝作為主角描繪,因為其所作的《七碗茶歌》為愛茶者所樂道。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丁云鵬《玉川子煮茶圖》,描繪的就是盧仝持白羽團扇煮茶的情景;另一幅《盧仝烹茶圖》畫的是盧仝席地坐于錦花墊布上烹茶的情景。

明  唐寅 《事茗圖》 

明  陳洪綬 《品茶圖》

  此外,唐寅《煎茶圖》軸、《事茗圖》軸,陳洪綬《品茶圖》,文徵明《品茶圖》、仇英《東林圖》、李士達《坐聽松風圖》等,或一人獨啜,或二三知友評書鑒畫,一旁侍僮或汲泉,或準備茶事,呈現(xiàn)文人悠游茶事的情趣。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wǎng)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wǎng)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