鸮卣(商)
水晶鯉魚戲珠(清)
廣東省博物館熱展動物形文物,展覽持續(xù)至10月8日。
1916年,最后一頭雙角犀被捕殺;1920年,最后一頭大獨角犀被殺;1922年,最后一頭小獨角犀被殺……廣州日報記者昨天看到的這組數(shù)據(jù),來自廣東省博物館正在熱展的“文物動物園”專題展。這個以宣傳保護動物為主體的“文物動物園”,是中國文博界首個“文物動物園”專題,開展半個月迎客2.7萬人次。主辦方希望通過200多件動物形文物,引起人類對保護動物話題的再思考。據(jù)悉,展覽將持續(xù)至10月8日。
廣東省博物館“文物動物園”正在熱展中。為了本次展覽,文博人員特別將文物按照“陸地”“水中”“空中”“家園”和“變形”五部分分類,整個布展準備整整用了兩年時間。動物形文物中,還包括來自山西博物院、山西考古所的鸮卣、獸形觥、鷹虎互搏戈等國寶重器。這些動物形文物見證了一個特殊歷程,讓人體驗到中國古代的先人是如何利用自然之物激發(fā)想象力,從自身的視角出發(fā),闡釋這些多姿多彩而又獨具魅力的動物形象。
鸮卣,形似憤怒的小鳥
在展品中,有“憤怒的小鳥”之稱的鸮卣,在本次展場中成引人注目的明星。鸮是一種像貓頭鷹的鳥,卣則是古代盛酒器的一種。本次展出的鸮卣出生于商代,形如兩鸮相背而立。首為蓋,身為器皿,翅膀為提手,圜眼勾喙,蓋中央置四阿頂方柱鈕,鑄有四足,全身飾以夔紋,融線雕、平雕、凸雕工藝于一身,神情威風(fēng),是商代不可多得的青銅珍品。
春秋·虎鷹互搏銎內(nèi)戈則是另一種風(fēng)格。銎是指古代兵器或工具上安裝柄把的孔。展場一件銎上部雕有一猛虎與雄鷹互相搏殺的形象。老虎昂首卷尾,前爪抓住鷹尾,后爪擒住鷹頭,看似占據(jù)上風(fēng);可老鷹并未坐以待斃,伸頸翹尾,構(gòu)成一幅緊張激烈的虎鷹搏擊圖。此件虎鷹互搏銎內(nèi)戈出土于晉國趙卿墓中,以老虎和老鷹兩種兇猛善戰(zhàn)的動物作為設(shè)計原型,似乎是墓主人訴說著烽火硝煙時的霸業(yè)野心,可稱得上是外形與內(nèi)涵并重的藝術(shù)珍品。
金蟾,古人視為吉祥物
展覽中,一件明朝的三蟾蜍熏爐尤其特別。專家介紹,人們之所以喜歡用蟾蜍作為熏爐等用具的造型,與神話有關(guān)。傳說呂洞賓的弟子劉海因降服了危害人間的金蟾妖精,金蟾為求將功補過,咬進金銀財寶,協(xié)助劉海造福世人。因此,古人認為三足蟾蜍是吉祥之物,可招財致富,有“招財蟾”的美稱。時至今日,人們?nèi)砸暼泱蛤転檎胸斶M寶的吉祥物,有吸財、鎮(zhèn)宅、辟邪之說。
在古人留下的古建筑中,常常在殿屋頂檐角背上放置有龍、鳳、獅子、天馬等多種獸形裝飾。專家介紹,古代屋頂常見的不同的裝飾紋樣便是居住者身份的象征。記者見到一件三彩云馬瓦,體態(tài)壯實矯健,馬頸部鬃毛和尾巴均以褐釉上色,四肢健壯有力,前蹄腳踏彩云,后蹄奔跑離地,如騰云駕霧一般飛檐走壁。專家介紹, “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將其形象用于屋頂之上,有種傲視群雄,開拓疆土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