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可辛執(zhí)導(dǎo),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等主演的電影《奪冠》正在熱映。影片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的風(fēng)雨征程,展現(xiàn)出時代變化中“祖國至上、團結(jié)協(xié)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
近年來,陳可辛的作品多取材自當(dāng)代中國的真實人物,從《中國合伙人》到《親愛的》,再到如今的《奪冠》,都是其擅長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此次聚焦中國女排,陳可辛希望能夠找到一些和觀眾更有關(guān)聯(lián)的內(nèi)容,使觀眾看電影的時候能夠帶動情緒,同時在情緒之下找到一些人物更接地氣的東西。
陳可辛回憶道,“1978年,16歲的我,現(xiàn)場見證18歲的郎平首次亮相國際大賽。看到國人對中國女排的瘋狂,贏球之后的振奮,讓我非常震撼?!眹藢ε诺臒釔墼缫殉搅梭w育本身,這讓陳可辛決心接下這部電影的拍攝。
《奪冠》通過對一支運動隊、兩個人、三代不同女排姑娘的塑造,講述了一個長時間跨度的中國故事。影片從1979年寫到2016年,三十多年的跨度,從女排的故事映射了中國的發(fā)展,其核心就是女排精神,80年代的女排到現(xiàn)在女排的傳承?!?0年代(女排)為什么會贏,現(xiàn)在怎么再去贏,60后甚至50后的分別在哪兒,中國的改變在哪兒,這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主題之一?!痹陉惪尚量磥?,這其中包含了不同年代的價值觀,觀眾可以跟孩子、跟父母、跟爺爺奶奶一起重溫這幾十年的變化。
陳可辛說,女排精神在80年代有非常不同的意義。1978年的中國,改革開放擁抱世界,也被世界擁抱,女排走向國際。彼時的中國希望世界看到自己,女排就是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具象之一,“它確實不是一個體育運動那么簡單,而是一種中國的精神?!?/p>
中國女排這一題目內(nèi)涵龐大,陳可辛從女排的故事入手,以小見大地看到整個背景,再把這個背景從整個改革開放、80年代初到新中國都拍出來。此前,他也曾反復(fù)試拍過跨時代的戲,但這次是全面地一次性地去表達中國這幾十年的變化。
《奪冠》中淚點頗多,女排姑娘們訓(xùn)練太苦讓人哭,在日本奪得冠軍讓人哭,朱婷找不到打球的目標(biāo)、太苦太不自信讓人哭,18歲的郎平日復(fù)一日苦苦訓(xùn)練讓人哭……很多觀眾在看過影片后喊話導(dǎo)演要求“報銷紙巾”。陳可辛笑稱:“每次別人跟我說‘我看你電影又哭了’,我都不知道這是褒還是貶?!薄皽I點”是觀眾對陳可辛的作品自然的情感流露,這種情感共鳴也是被他看做是自我表達的本能,“我自己也很喜歡看電影。有時候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很多時候我拍電影,都會很自然地拍出很多情感的東西。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這部作品好,也會有些觀眾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弊髌啡缛耍惪尚辽瞄L捕捉細微情感,調(diào)動觀眾情緒,在《奪冠》中,他勾勒出的情感紐帶,讓觀眾在中國女排故事下尋找到了情感共鳴。
電影《奪冠》自9月25日上映以來,收獲了近3億元的票房。談及對這一成績是否滿意,陳可辛頗為釋然,他認(rèn)為電影是被動的藝術(shù),是需要觀眾和市場去檢驗的。“對創(chuàng)作者來說,盡全力拍了《奪冠》,在創(chuàng)作上和制作上包括這其中的過程,我都挺滿意的。我們很幸運能夠去拍這樣一部電影,我沒有留下任何遺憾,但是市場怎樣回饋,這是市場主導(dǎo)的事情,我們也要接受?!彪娪靶枰嗖煌念愋瓦M來,不能永遠只拍一種類型或者幾種類型,對陳可辛來說,只要不留遺憾地去完成了就已經(jīng)是最好的安排。(文/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