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修,1962年出生于湖北漢川,畢業(yè)于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家,專攻人物與寫意花鳥、山水,在創(chuàng)作中,遵傳統(tǒng)筆墨精華,師古而不泥于古,筆墨厚實精致,潤色講究,具有獨特的神韻魅力。
他的作品注重對心靈的刻畫和對人性的描寫,他關注百家,心手皆勤,不拘一格,別開蹊徑,自成一家。雖少富盛譽,不求外露,旨在藉畫藝傳承人物與寫意花鳥、山水匠心,尋求對于傳統(tǒng)畫法千筆萬筆的精細中更多的感動。
在他看來,描寫人物、花鳥、山水,除忠實于客體之外,更重要的是描寫人物、花鳥、山水賦與人們的性情,并借以抒發(fā)畫者強烈的主觀意愿。他很經(jīng)意畫作的意趣和內涵,尊重客體與審美主體之間的平衡。在人物、花鳥、山水創(chuàng)作中,他總會有些新穎別致的處理。他在表現(xiàn)自我精神追求的藝術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個性和特點。
尊重客體與審美主體,并非令藝術家成為藝術“匠人”,而是要有節(jié)有度,不可信馬由韁,在對客體與審美主體充分尊重的基礎上,借助筆墨特有的程式化語言,抒發(fā)“胸臆”。
在他看來,中國畫是民族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之一,是華夏文明在世界文化藝術領域獨有的最高水準。
人物畫強調“傳神”,通過對人物面部表情,特別是眼神的刻畫、肢體語言、環(huán)境等的表現(xiàn),達到以形寫神,突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山水畫強調“詩情畫意”,用高遠、平遠、深遠的結構和以白當黑及多種皴擦等方式來表現(xiàn)雄壯粗獷和秀麗俊美的山勢,展現(xiàn)大自然的美和中國文化的精髓。
花鳥畫則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懷,贊美生命,歌頌大自然,揮灑“胸臆”。在筆墨色彩上,他認為,筆法應豐富有力,浸潤凝重,枯澀快疾。要靈活運用中鋒、逆鋒、側鋒、拖筆、散筆。
在墨法上要多層次變化出五墨六彩,即,濃、淡、焦、重、清加紙本色,或者積墨、破墨、潑墨。在設色上也應講究墨氣、沉著,色以墨骨為主,施以淡彩或重彩。
總體上追求以線造型的筆墨意趣。即具有“氣韻”、“神韻”的詩情畫意。在造型上不拘外形的逼真而重表現(xiàn)對象的“氣韻”、“神韻”。在構圖上有別于西方繪畫透視,采取多角度,多視點的散點透視來表現(xiàn)畫面組合空間。
武修的作品大多以奔放粗獷的筆墨恣意揮灑,但也不乏立意高潔,構圖飄逸,畫面素雅。如,《山水戀情》、《江山入畫》就是此類風格的代表作,充分表達了一個藝術家的高尚情操,其思想性、藝術性相輝映。
在武修看來,對傳統(tǒng)人物與寫意花鳥、山水基本審美追求沒有變,但作為一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畫科目,需要藝術家們站在當下,依托傳統(tǒng)用筆以及當代思維,不斷加以創(chuàng)新,這樣的作品才會具有永恒生命力。
武修在山水畫中,把青綠山水的韻致和外輪廓整飾融合到他的水墨天地中,把寫意花鳥山水的筆墨法則進行了有序調整, 他的作品很好的把墨與彩結合在一起,彩墨互擠,相得益彰。完成了中國花鳥、山水,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換。
武修認為,當今人物與寫意花鳥、山水,尤其是花鳥、山水,在題材方面,不應是富貴人庭院中的盆景花草,也不能是文人雅士的孤芳自賞,而應是充滿生命氣息的鄉(xiāng)野情趣,貼近現(xiàn)代人的精神感受和期待視野。
他的這種題材觀念正迎合了人們逃離城市,走向鄉(xiāng)野的審美需求,能夠引起更多人共鳴。社會在發(fā)展,人們的審美觀念在變化,這使得畫家們必須審時度勢,跟上時代步伐。
武修通過自己的作品,喚起人們心靈深處對自然的理解和熱愛。對于藝術家來講,這尤其難能可貴。傳統(tǒng)題材比較固定,這固然使得表現(xiàn)語言走向精致,但必然也會失去新鮮感,開拓題材是人物、花鳥、山水畫的創(chuàng)新途徑,創(chuàng)新中能充分尊重傳統(tǒng)表現(xiàn)語言,結合當代審美情趣,藝術的堅守與革新之路,才會更可觀,更靈動。武修正在努力創(chuàng)作與時俱進的好作品,為社會文明進步發(fā)展發(fā)揮作用。(文/圖 楊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