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閃腰、補點鈣,骨頭疼、補點鈣,睡不好、補點鈣……不少人把鈣當成了“萬靈丹”。然而,一項新研究提醒我們,血液中的鈣離子水平太高,可能增加罹患肝硬化的風險。
補鈣過度易得肝硬化
研究者對281名肝硬化患者和562名對照人群的血清鈣濃度、肝炎病毒抗體等生化指標進行了檢測。研究結果發(fā)現,肝硬化患者組的血鈣含量(1.81±0.84毫摩爾/升)明顯高于對照組(1.65±0.79毫摩爾/升)。且這種關聯正相關,也就是說血鈣濃度越高,患肝硬化的風險越大。具體來說,血鈣濃度最高的人,患肝硬化的危險可能升高兩倍。
研究人員表示,血鈣濃度與肝硬化的具體關聯機制尚未明確,推測可能與肝臟的代謝功能受到影響有關。但新研究提醒我們,補充營養(yǎng)也是“過猶不及”,不要盲目補鈣,以免好心辦壞事。
到底應該如何補鈣?
①確定對象。兒童中包括早產兒、雙胞胎、6個月—3歲嬰幼兒以及青春發(fā)育期的兒童。早產兒和雙生兒出生時多體重偏低,但在出生后不久的幾個月內又面臨著一個迅速猛長的追趕生長期,容易出現相對鈣缺乏的問題;6個月—3歲的嬰幼兒、青春發(fā)育期的兒童則是人一生中的兩個生長發(fā)育高峰,特別是青少年對鈣的需要量超過成人,對其它營養(yǎng)素的需要量也會增加。
②補充劑量。原則上應為:“缺多少補多少”,每天在調整膳食的基礎上,根據各年齡段鈣劑推薦攝入量的標準再補充一定量的鈣劑。0—6個月純母乳或配方奶喂養(yǎng)的嬰兒可不添加鈣劑;0—6個月人工喂養(yǎng)的嬰兒每天添加100—200毫克的鈣劑;7—36個月嬰幼兒每天添加100—200毫克的鈣劑;4歲以上的兒童每天應添加400毫克的鈣劑。
③服用方法。一般而言,相同劑量的鈣劑少量分次服較一次大量服的吸收效果要好;以兩餐之間服用為宜;與其它果汁同服更易于鈣劑的吸收;睡前服更易吸收。但鈣劑不宜與蛋白質含量高、含草酸或植酸多的食物同食'以免影響鈣劑的吸收。不宜空腹補鈣,因為鈣劑進入人體后可在胃酸的作用下解離為鈣離子而被機體吸收和利用,進餐后所攝入的食物具有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隨胃酸量的增加,即可促進鈣劑在胃內的分解和消化,益于人體鈣劑的吸收與利用。
這里介紹幾種多鈣食品的烹調方法:
1、可以把小黃魚制成酥魚。做法是:把鍋燒熱,在鍋內放入蔥、姜鋪底,把10公分左右長的小黃魚排放在上面,加適量醋用慢火燉爛,甚至可以連魚頭、魚刺都變酥了。這樣,整條魚都變成了可以食用的鈣劑。
2、高壓鍋飩雞。可以把雞肉、雞骨盡量飩爛、飩酥,鼓勵寶寶把軟骨嚼碎咽下,也能夠補充鈣質。當然,以上這兩種食品不太適合于2歲以前的寶寶,2歲半以后,多數寶寶已長出了20顆乳牙,有了咀嚼能力,才可以給寶寶吃這類食物,否則寶寶也不易消化吸收。還可以做大骨頭湯。將買來的大棒骨洗凈,敲裂或敲斷,涼水下鍋,放入骨頭,燒開后,撇去浮沫,加蔥、姜、料酒,用小火燉煮,時間可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