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同學們新學期的禮物——張家界看山
文/蜀水
我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睜開那雙嶄新的眼睛,第一眼看見的是媽媽。然后呢,我看見的應該是大山了。
我是大山里出生、成長和走出來的孩子,對山之類的風景也就不以為然了。朋友們多次邀請游覽以山而聞名的張家界,這些好意全都被我斷然謝絕了。
這次因為順道,同事小滸再三提議要去張家界看一看,我也就應允了。
抵達張家界市區(qū)已是傍晚,我們下榻在一個小客棧,在前臺打聽方知,此地至少也有四大景區(qū),而且它們之間相距甚遠,逐個游玩也需要三至五日,加上時值高峰期,多數(shù)景點的門票也被預訂一空,我們決定去環(huán)境稍微寬松的森林公園一游。
深夜的窗外,不遠處是高大的山的影子,它的形狀看上去和家鄉(xiāng)的大山也差不了多少,所以我對這趟行程的興趣依然不高,心里暗想算是給朋友的面子罷了。
次日上午,我們來到森林公園。因為只有一天的時間,我們要求導游帶領(lǐng)我們直奔代表性的景點。
我們剛邁入大門口,還來不及欣賞那些名人題字的石碑,就被幾座山峰高聳的氣勢怔住了??磥?,張家界景區(qū)的性格屬于豪放一派,它們沒有轉(zhuǎn)彎抹角或者深藏不露的委婉和深沉的風格。
我們進入一段名叫“好漢坡”的山路,新修的臺階替代了之前舊的崎嶇小道,新舊兩條路偶爾相交或平行,讓人在對比中有了優(yōu)越之感。對于我而言,這樣的路行走起來還是很輕松的。但是,對于那些來自平原和大都市的游客來說,還是不小的考驗。
因為是暑假期間,孩子們是前來游覽的主力。有大學生,有中學生,有小學生,有幼兒園的小朋友等等,他們大多數(shù)由家長陪游 ,為景區(qū)增添了更多的熱鬧。
這里,不同款式的帽子,不同顏色的衣服,不同長相的面孔,它們匯合成一條又一條彩色的河流,在翠綠的林間奔流涌動,飛躍而出歡歌笑語的浪花兒。那些不同款式的旅游鞋呢,它們也積極地配合著主人的步調(diào),在地面歡快地舞蹈,紛紛展示自己此時存在的價值,不斷地反復地打卡。
“好巴適哦!”“老好看啦!”“哈格咋,真呆醒!”“扎西德勒!”“0K,ok……”不同民族語言的贊美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
景點與景點之間需要轉(zhuǎn)車,轉(zhuǎn)車的區(qū)域需要排長隊,時間最長的要排幾個小時。在烈日高照之下,排隊的活兒甚是艱辛。
一位年輕的爸爸抱著一位嬰兒,他站在長長的隊伍里,年輕的媽媽用扇子給父子倆扇著風。看得出來,他們滿眼都是對下一站新景觀的期盼。“小寶寶也來看山景呀?”“我們先讓他接受接受熏陶!”年輕的媽媽風趣地和一位大姐對話。
我們走上一段狹窄的陡坡,前面又有一對年輕的夫婦,他倆領(lǐng)著一個大約三四歲的小男孩,媽媽在前面一邊走一邊回頭拍照,爸爸在后面拉著小男孩兒。小男孩兒挺胸昂頭,顯出滿滿的精神氣兒,他使勁兒地拉大兩腿之間的距離向前邁動著步伐。路面是鋪滿的高低不平的鵝卵石,小男孩左一步右一步,身子有些晃動,但他盡力穩(wěn)定自己的腳步。他的頭上冒出許多的汗珠兒,順著發(fā)絲往下滾動,一滴一滴,一串一串,一片一片,脖子上也滿是的。他的小背心已經(jīng)全部濕透,小短褲也濕透了一大半。
我望著小男孩兒,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光。
那個時候,我比這個小男孩的年齡稍大一些。我的父親是一名山村小學的老師,他每周都要從家住的城鎮(zhèn)去大山里的學校,我也正好跟著他去讀書。
從家里到學校,大約要走三個多小時的路程,全是坡度很大的羊腸小路。每次出發(fā)時,我望了望延伸向山頂?shù)膹潖澢目涌油萃莸那G棘遍布的小路,畏難的情緒頓時涌上心頭。剛開始的幾次,我就坐在地上“罷走”,父親蹲下身子哄我說:“男子漢,就是一座山。你看,哪一座山像你一樣哭鼻子的呀?”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馬上擦干眼淚重新出發(fā)。
特別是冰天雪地的冬天,刺骨的寒風讓人睜不開眼睛,手和腳都幾乎成了冰疙瘩。一次,我爬上一塊凍結(jié)了很厚的冰雪的石皮上,突然腳下一滑就摔了出去,父親在后面伸手抓我時腳也一滑就摔倒在地。他站了起來哄我說:“男子漢,就是一座山。你看哪一座山像你一樣躺在地上爬不起來的呀?”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于是雙手撐在地面往上爬,可是,剛爬起來又摔倒在地。我反反復復好幾次,終于才站穩(wěn)了腳跟。
我讀三年級的夏天,父親把我寄存在大山里的一個貧困的農(nóng)民家庭。這家人住的是簡陋的土墻木板瓦房,床上墊的是稻草,蓋得是破爛不堪的棉被,大洞小眼就有十多處。鍋里炒的是一種名叫黑腦殼葉子的野菜飯,里面拌了極少極少的玉米粉,吃起來味道非常苦,吃多了肚子又脹又痛,很是難受。
這個家庭共有四個孩子,我跟著與我年齡相仿的名叫傳華的小哥哥上山學干活兒。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砍一種名叫馬桑青的植物用于腐爛后做農(nóng)家肥。我有一次把手指砍破了,直冒的鮮血把自己嚇壞了,小伙伴兒可不當回事兒,就往我手指的傷口上撒了泡尿,然后不幾天就痊愈了。
父親中途來看我,我就鬧著要回城鎮(zhèn)里的家,他拍了拍我的肩又哄我說:“男子漢,就是一座山。你看哪一座山像你一樣鬧著要回家的呀?”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就又留了下來。
這一個暑假過得很漫長很漫長。不過也有很多的收獲,比如我認識了很多的莊稼、樹木和花草,還有野菜、野果子和小鳥。特別是攀爬到最高的山頂看日出,那就莫提有多帶勁兒了。
“媽媽,我走不動了!”眼前這個小男孩的聲音把我從回憶中喚醒,他抬頭望著他媽媽。他媽媽轉(zhuǎn)過身來準備抱他時,他爸爸卻做了個制止的手勢說“小寶,男子漢應該怎樣啊?”小男孩抬起頭喘著粗氣回答:“男子漢——要——堅強?!彼穆曇魯鄶嗬m(xù)續(xù),但是很響亮?!拔摇獔詮?”我——還能——走!”“我是——男子漢!”他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把腳抬得高高的,有力地向前邁出堅實的腳步。
我們終于到達名叫天然長城的地方。這時,人們集中停留在此觀看山景,所有的手機都更加忙碌起來了。那一張張勝利者的笑臉,那一雙雙征服者的眼神,那一個個勇敢者的身姿,都被不停留地記錄著并瞬間傳送到遙遠的四面八方。
潮水般的人群中,我又發(fā)現(xiàn)了那位小男孩,他被他爸爸舉得很高很高。他緊握并晃動著兩只小拳頭,向他的媽媽大聲喊:“我是——男子漢——!”他的媽媽按下了相機的快門兒,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們乘上開往下一個景點的巴士。我剛坐下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旁邊站著兩位小女孩兒,大的約五六歲,小的約兩三歲。我立刻站起來給兩個孩子讓座,她倆卻執(zhí)意不肯,小女孩兒還沖著我笑著說:“我們都是女漢子!”我看了看兩位孩子,她們的小手抓住座椅的邊緣,兩眼望著窗外遠處的大山,放射出自信的光芒。
巴士在盤山公路上行駛,我緩緩進入了夢鄉(xiāng):蜿蜒的山峰和彩色的人流為背景,一群群、一排排的孩子們的身影挺拔而起,他們變幻成宏偉的長城,在燦爛陽光的照耀下,巍峨壯麗!
張家界,讓我看到了正在崛起的大山!
作者:蜀水 原名張一彪,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曾供職《鄂西報》、《三峽晚報》、《中國三峽工程報》、《深圳法制報》、人民日報社《中國經(jīng)濟周刊》,現(xiàn)任北斗獵頭集團及紅鉛筆集團董事長。
(圖片提供:王桂賢;編輯:李紅梅)
孩子是未來的山
——讀蜀水先生《張家界看山》有感
蜀水先生的這篇文章,題目是看山,但文中對山的描寫并未花費筆墨,而是通過描寫沿途看山的孩子們的表現(xiàn),看到了比風景之山更為重要的另一類大山,即孩子們作為祖國未來之山的希望。
這里,讓我想起了此前的一個小故事。一位藏區(qū)的小男孩參加央視舉行的一場才藝表演活動,當主持人問這位小男孩想跟媽媽說幾句什么話時,小男孩毫不猶豫地說:“我長大后要做媽媽的靠山”。主持人問他為什么?他說:“媽媽為了我們幾個孩子,在地里干活非常辛苦,我要做媽媽的大靠山。”這位十二三歲的孩子的話,令在場全體上下無不動容。
是的。孩子就是未來的山。他們長大后,在家里就是媽媽的靠山,在社會上就是單位的靠山,在國家需要的地方就是祖國的靠山。
作者蜀水的這篇文章,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在他的眼里,看到的不僅有風景之山,更有祖國未來之山。這,便是作者的獨到之處。
試想,到張家界游玩過的文人墨客該有多少啊,為張家界而寫出的各種文學作品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相傳,這里還是漢代開國功臣張良退隱養(yǎng)生之地,張家界也因此而得名。但,唯有蜀水先生在游覽張家界之時,透過張家界之山,看到了建設和保衛(wèi)祖國的未來之山。這不僅僅體現(xiàn)了作者的觀察之細,更體現(xiàn)了作者對祖國花朵之關(guān)注,對祖國未來之關(guān)心的拳拳赤子之心。
孔子曾云:“仁者樂山”。意思是說,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穩(wěn)重。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樂山、愛山、崇山的情節(jié)。山的氣質(zhì)、品格和風骨,也被轉(zhuǎn)化成中華民族的追求和向往。
想當年,多少仁人志士都是借山明志,表達自己對未來的憧憬和對國家命運的祝福。
人們不會忘記,那“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等等,雖然寫的是山的壯麗,山的深沉,山的堅韌,山的博大,卻映襯出作者氣壯山河一般的氣魄、膽識,以及堅毅如山一般的信念和決心。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偉大歷程,正是因為有一代又一代像山一樣高尚品格的人們的堅強努力,方使它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唯一完整地不間斷地繁衍和傳承而來。
而今,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們更需要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以及正在成長中的祖國未來的花朵們,鍛造成為媽媽和祖國的大靠山。
對此,作者蜀水是充滿希望的。他在文中不僅回憶了自己兒時得到父親“男子漢,就是一座山”的諄諄教誨,還描寫了一同爬山的10后新生代的小男孩、小女孩“我是男子漢”“我是女漢子”的堅強表現(xiàn)。這說明,“不怕困難、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品質(zhì),要從小塑造。
當作者與小朋友們爬上張家界“好漢坡”之時,昔日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情景撲面而來。孩子們雖然還小,但他們已然有了不怕困難、敢攀高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假以時日,當新生一代的孩子們卓然傲立、兼濟天下之時,即是他們響應祖國之召喚,彰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大山精神之際。
《張家界看山》一文,讓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孩子,是未來之山。我們要關(guān)愛未來之山,要培養(yǎng)未來之山,要扶正未來之山,就如作者父親教導兒時的作者一樣“男子漢,就是一座山”,也如文中小男孩的爸爸循循誘導小男孩一樣:“男子漢應該怎么樣啊?”
只要每一位孩子的家長、師長都用這樣的方式和心態(tài)來教育孩子,相信梁啟超“少年強,則國強”的愿望就一定會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