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朱菲) 火車站,往往是一座城市的標(biāo)志性建筑。初到一個城市,最先體驗和仔細打量的往往就是下了高鐵后看到的火車站,說它是一座城市的門戶毫不夸張,對火車站的“第一印象”,則左右了人們對這座城市的感覺。走出無錫火車站,在開闊的視野下既可以感受現(xiàn)代的城市格局,又能夠觸摸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很是愜意。到無錫下了高鐵,火車站旁就是上海(浦東/虹橋)機場無錫航站樓,可在這里錫滬兩地“零距離”候機換乘,哦,汽車也可在此換乘,因為航站樓位于無錫汽車客運站三樓,墻上的電子屏滾動顯示上海機場離港航班信息,挺方便。
無錫又稱梅里,宋代有一個名為梅里鎮(zhèn)的地方,是泰伯的居住地,隨著歷史的演變,后來梅里成為了地名,溯源起來才知道源頭現(xiàn)在叫做梅村,但是不影響梅里依然代指無錫。這里的鐵路運輸開創(chuàng)于清末光緒十二年(1886),當(dāng)時,清政府在上海成立鐵路總公司、委任當(dāng)朝郵傳部尚書盛宣懷為鐵路公司督辦大臣,并與英國政府簽訂興筑滬寧鐵路的正式合同,盛宣懷按照職責(zé),管著大清的交通、郵政、鐵路、銀行。1905年全線正式施工,所需鋼軌道木皆由英國進口,1906年滬寧鐵路滬錫段竣工,1906年7月16日,滬錫段在蘇州舉行通車典禮。
1906年無錫站開站。
1906年7月18日滬錫段正式開車營業(yè),上海至無錫開行了第一對客車,從此,無錫的交通可以加上鐵路了。
1906年7月18日,無錫火車站開通營業(yè)(來源:美篇@本僉)
通鐵路了是大事,所以記錄詳細,創(chuàng)建時的無錫火車站、站舍分布為:站長室一間,電板房一間,行包房二間,候車室二間,雨棚二間,月臺一個約500米,煤臺一座,板道房6處,貨運倉庫3間,灰坑一座,吊橋一座。當(dāng)時,滬錫間每日開行客車2對,無錫早發(fā)7:08,至滬11:28分;下午無錫2:38發(fā),到滬6:58分,單程行車時間4時20分??推眱r為:頭等車4.8銀元,2等車2.4銀元,三等車1.6銀元。1936年作家老舍所著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以北平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外號“駱駝”名叫祥子的人力車夫的收入,每天0.5元,扣0.1元車份,實際收入0.4元,但極不穩(wěn)定。車夫開支:每天0.3元,祥子很節(jié)約也只能每天多出0.1元,0.4-0.3=0.1元,就算很節(jié)約,每天才結(jié)余0.1元。北平是大城市收入高尚且如此,在無錫乘坐三等車就要1.6銀元,可見火車只有有錢人才坐得起。
可是,無錫當(dāng)時為什么要建鐵路、建火車站呢?比如說,中國第一個火車站“唐山站”,是在1881年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建成正式通車后,1882年正式建成唐山南站并營業(yè),為的是滿足洋務(wù)運動興辦實業(yè)的需求,開灤煤井出煤極旺,所以要建鐵路。
中國人出資建設(shè)的第一條標(biāo)準(zhǔn)軌距鐵路,唐胥鐵路 (唐山站——胥各莊)1881年11月8日全線通車,全長9.7公里。
1888年清朝官員視察唐胥鐵路,并在唐山站合影。
由此可知無錫當(dāng)時為什么要建鐵路、建火車站了,1914年起,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滬寧鐵路隨著紡織、繅絲、面粉行業(yè)的興起,運量也相應(yīng)得到發(fā)展,絲繭上市旺季,每日專發(fā)貨物列車1~2列。于是,寧、滬、錫等地的有識之士,發(fā)起倡辦錫湖鐵路,為的是貨暢其流。1906年建成無錫火車站,其悠悠歷史也折射出這座城市的交通變遷與發(fā)展,現(xiàn)在,全世界高速鐵路迅猛發(fā)展,人們往往將之比喻為這是中國的走出去的一張名片,回首一百多年前,時髦的比方是無錫有了火車站,城市有了新地標(biāo)。不過,就像古時候宋代稱梅里,現(xiàn)在稱無錫了,站在今天的無錫站,目送漸行漸遠的梅里地標(biāo),百年古站卻越來越清晰,它是無錫人勇于前行的歷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