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7日,我從都江堰出發(fā),坐大巴大約花了1個小時到了汶川縣映秀鎮(zhèn),據(jù)當?shù)厝苏f,要想去汶川看當年地震的痕跡,就該去映秀,因為那里是震中,是這場地震的發(fā)源地。
大巴在公路邊停下,一條公路在此蜿蜒,向遠方延伸。往公路的左側(cè)看去,工人們正在鋪滿石頭子的廣場上忙碌著,廣場上修建起了一座大型的雕像。雕像的后面,就是倒塌的漩口中學舊址。走到漩口中學大門口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學遺址”幾個黑色的大字懸掛在學校門口的正上方。游客們在身穿民族服裝的年輕女導游帶領(lǐng)下,踽踽前行。學校四周被群山環(huán)抱,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石頭表盤,時間永遠定格在下午2:28分那個時刻,下方石頭上鐫刻著2008.5.12幾個大字,后面是倒塌的房屋,房頂上一面五星紅旗傲然挺立。游客們紛紛在此駐足,拍照,表情凝重。有人獻上黃色或者白色的菊花。石頭表盤的左側(cè)是一面浮雕墻,上面簡要介紹了這場地震的經(jīng)過,文字下方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個醫(yī)護人員及救護工作者抬著地震傷員上山坡的場景圖。導游講述了10年前那驚心動魄的特大地震時發(fā)生的驚心動魄的故事,那些為保護學生而犧牲的老師,那些勇救同胞的同學,還有為救災區(qū)同胞駕駛直升飛機執(zhí)行任務而光榮犧牲的邱光華機組。再往前走,是一棟5層樓的公共衛(wèi)生間,現(xiàn)在只剩下露在地面上的兩層。那高高屋檐上的民族修飾依然清晰可見,荒垣斷梁上長出的青草依然展現(xiàn)著它的勃勃生機。沿著校園周遍走,無論在何地何處哪一個角度,都能看見教學樓房頂上的那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從漩口中學遺址出來,我來到剛才下車的地方,沿著山坡而上,山體旁,刻著“希望”“四川雄起”“大愛映秀”“愛”“博愛”等字樣的紅磚、石頭片被一個鐵絲網(wǎng)包圍著,往上前行,汶川地震遇難者公墓出現(xiàn)在眼前,再往上走,左側(cè)的石頭墻上鐫刻著遇難者的姓名、性別和出生日期,右側(cè)護欄上掛著黃經(jīng)幡,山坡上種著鮮花。
從山上下來,走在映秀鎮(zhèn)的街道上,這是一坐山清水秀的小鎮(zhèn),周圍被群山擁抱,岷江在它旁邊日夜不停地奔涌向前,映秀鎮(zhèn)已被開辟建設成了特別旅游區(qū),在映秀鎮(zhèn),我詢問當?shù)厝?,還有沒有類似漩口中學這樣的地震舊址,得來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經(jīng)過重建,可能再也尋找不到當年地震的痕跡了。
映秀鎮(zhèn)干凈整潔,各種民族特色的酒店林立,樓層都不高,2~3層,餐館遍布,小鎮(zhèn)的街上停放著各種旅游騎行車。小鎮(zhèn)寂靜而安詳,旅游業(yè)已儼然成為當?shù)氐闹鳂I(yè),我覺得是游客打破了這里的靜謐。
震后,在當?shù)攸h委政府的決策引導下,災區(qū)人民發(fā)展起了旅游業(yè),春天漫山遍野的櫻桃花開,五月的映秀鎮(zhèn)街道上,到處都是提著籃子賣櫻桃的當?shù)厝?,我也買了50元的櫻桃,放入口里,清脆,甘甜,爽冽。從當?shù)厝说哪樕?,我已看不出地震遺留的悲傷,倒是滿滿的對新生活的期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啊,10年了,悲痛已漸行漸遠,人們把悲痛深埋心底,幸福寫在臉上。往震源點走去,當年從山上飛落下來的一塊巨石,被人們用紅色油漆刻著“5·12震中映秀”幾個紅色大字,后方山體一側(cè)是一個大大的“愛”字,這里被修成了一個廣場,供人們休閑娛樂。愛,博愛,是這里看到的最多的字眼。是全國人民的愛,是世界的愛,讓這個小鎮(zhèn)重生,尋回新生的力量。走在五彩斑斕的岷江大橋上,當年這個被地震震垮的大橋,現(xiàn)在堅固無比,對口援建市迅速修建了這座橋,走在這坐橋上,人們來來往往,步履匆匆,對面的街道上也都是餐館、民宿、酒店、特產(chǎn)店等旅游設施林立,樓房鱗次櫛比,一幢接著一幢,路上熙熙攘攘,繁華小鎮(zhèn)模樣。
從映秀鎮(zhèn),我坐上了到汶川縣城的中巴,五月春風暖陽,從車窗里吹進來的風是溫暖的,道路兩旁大多是山體,還要穿過幾個隧道,山體上依稀可見當年地震破壞的痕跡,部分山體呈撕裂裸露狀,而大部分山體已被蔥蘢的綠色植被覆蓋。大約50分鐘的車程,我來到了汶川縣城,這是一個被群山環(huán)抱的小縣城,汶川縣民政局就在主路旁邊,我來到汶川縣民政局機關(guān)大樓,熱情的汶川民政人向我簡要介紹了10年前救災的情況,并告訴我可以去看的當年地震留下痕跡只有鐘樓了。走在汶川縣城的大街上,夕陽的余暉撒在對面的山體上,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流動,煞是好看。走在流淌著激流的大橋,吹著山風,“身為汶川人樂在汶川中”的紅色路燈牌十分醒目,清晰可見,河對岸,一個三角型立柱上寫有“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和“我很牽掛汶川,十年了,這里的變化我也很欣慰——習近平”紅底黃色的大字十分鮮艷奪目。到了鐘樓跟前,10年前,這座4層樓的暗紅、條紋藍相間的樓體,在地震中依然堅強挺立,鐘樓上的大鐘時間永遠定格在下午2:28分,鐘上的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鐘樓地震遺址廣場----記憶·希望的展板默立樓前。走在汶川縣城的大街小巷,江水從身邊不停奔騰向前,藍天白云映襯的小城安靜而美麗。中國羌城炮樓前的廣場上老人正含飴弄孫,盡享著天倫之樂。如果不是那場地震,或許不會有那么多人關(guān)注這個地名——汶川。而如今,汶川這個小城的街道上,樓房鱗次櫛比,人來人往,秩序井然,再也難覓當年地震留下的痕跡。
十年前的那場地震,撼動了整個中國,也震驚了全世界,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支援和幫助下,汶川獲得了新生,發(fā)展進入了新時代,震不垮的億萬中國人,在黨的領(lǐng)導下匯聚起了磅礴偉力,給災區(qū)了帶來巨變。災區(qū)人民,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譜寫美好幸福生活的樂章,行走在新時代的大道上。傷痛終會過去,生活依舊持續(xù),我相信汶川地震的傷痛會越來越弱,汶川人民生活會越過越好。
祝福汶川,這座古老的小城,祝福這里永遠生機勃然,人民永遠幸福安康!
[作者簡介]:楚登峰,男,漢族,湖北省孝感市人,1975年6月出生,武漢大學行政管理專業(yè)本科學歷,中共黨員,孝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干部。連續(xù)多年被民政部《中國社會報》評為“全國民政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優(yōu)秀通訊員”,被湖北省民政廳評為“全省民政宣傳信息工作先進個人”、“全省民政政務信息工作先進個人”、“全省民政優(yōu)秀網(wǎng)站管理員”,多次被孝感市民政局評為“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被評為《孝感日報》創(chuàng)刊60周年突出貢獻特約記者。在《人民日報》、《中國社會報》、《湖北日報》、《孝感日報》等報刊媒體發(fā)表文章數(shù)百萬字,并多次獲獎,系孝感市作家協(xié)會、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2019年4月被評為“孝感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