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一级免费,国产网址在线,亚洲午夜网站,黄色在线播放网址

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新聞
300多年清朝“晴川書院” 如今依舊書聲朗朗
2018-01-21 09:54:11   來源:武漢晨報

書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所設立的講學肄業(yè)之所。最早的書院可上溯到宋代四大書院,即白鹿、石鼓(一說嵩陽)、應天、岳麓書院。自明以后,書院為習舉子業(yè)而設,數量愈增。武漢的書院較為著名的有江漢、晴川、經心、兩湖書院等。上周記者來到武漢三中,尋訪“晴川書院”的蹤跡。

走進武漢三中的校門,刻有“晴川書院”的大石雕就映入眼簾。再往里走不遠,臺階的右側就是武漢三中的校史室,在校史室里記者了解到,武漢三中的前身就是“晴川書院”。

明清時期漢陽最大的書院

《漢陽歷史文化》一書中介紹,漢陽的書院始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前后,叫鳳山書院,是當時漢陽軍知軍黃干講學的地方,四方學子云集。明清時期漢陽有鳳山書院、晴川書院、崇正書院等,晴川書院是漢陽最大的書院。

晴川書院創(chuàng)建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漢陽府設立,在漢陽城南紀門內,初名為“漢陽書院”。乾隆七年(1742年)擴建,并以唐詩人崔顥名句“晴川歷歷漢陽樹”命名,稱為“晴川書院”。嘉慶十三年(1808年)冬,漢陽府知府劉斌籌措銀錢1800兩,以1300余兩購買貢院西側民宅,余款改建書院,歷時五個月,于次年春落成?!伴傟\(房屋的門)竣高,亭宇博敞,黝(黑色)堊(白色)丹漆,煥然改觀”。晴川書院遷入新址,新增大量書籍。

晴川書院坐北面南,毗鄰貢院,前設有講堂,講堂后面設有山長居室,后堂、旁舍分別為諸生徒讀書和居住之所,西側建有書軒,可供游覽休息。書院前有小院,后有后院,兩側各有小屋、廊房。

由于晴川書院屬于漢陽府,招收漢陽府所轄漢陽縣、漢川縣、黃陂縣、孝感縣、沔陽州的學生,人才輩出。且因書院規(guī)模較大,環(huán)境優(yōu)美,經常有文人學者、書院教習、名士鄉(xiāng)紳在這里聚會,吟詩作詞,舞文弄墨。

晴川書院設“山長”一人。山長既是書院講學者,又總領院務,只有在當時學界有名氣的人才能擔任。書院還聘請學者、退職官員(科舉考試取得過功名的)擔任主講。晴川書院仿效白鹿等有名書院,治學嚴謹,賞罰分明,鼓勵學子探究學問。

著名學者王葆心曾任院長

清末光緒年間,著名學者、教育家王葆心曾經擔任晴川書院山長。他國學功底非常深厚,親自講學。當時晴川書院揚名荊楚。

王葆心自幼勤奮,曾在兩湖書院修業(yè)五年,1894年奪取優(yōu)貢,學冠諸生,蜚聲江漢。在任晴川書院院長之后,1903年以第三名考取舉人,赴禮部任職,兼京師書報局總纂及京師優(yōu)級學堂教習。

1852年(咸豐二年),太平軍攻漢陽,書院毀于兵火,1865年(同治四年),郡守鐘謙鈞率僚屬集資重建。此時書院與地處鳳棲山麓的鳳山書院共有生員百人。書院仿效白鹿等名院的訓導制度,治學嚴謹,賞罰嚴明,學子舉試多得功名。

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由封建社會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急劇演變,西方文化侵入,國勢傾危。許多有識之士呼吁廢科舉,興學堂,以教育強國。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制定近代教育體制,漢陽各書院紛紛改制為新式學堂。晴川書院改制為“漢陽中學前堂”,與鳳山書院改制的“漢陽中學后堂”共有男生300余人。學堂學制初定四年,后改為五年,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開設課程。但剛從封建書院脫胎而出的近代學堂仍有許多封建的教學內容,課程中談經論道的課時比重還很大,當然也新設置了算學、歷史、地理、外語、體操、圖畫、手工等課程。

1904年,在漢陽中學前堂內先后設漢陽府中學堂和漢陽府師范學堂,至此晴川書院完成了向新式學堂的演變,書院延續(xù)了近200年。其后,近代學堂向現(xiàn)代化中學的演變,又經歷了百年之久。我們所言百年三中,是指學堂出現(xiàn)后的歷程,若更深遠淵源論,當為三百年。

書院育人土壤傳承至今

晴川書院作為武漢三中的前身,它厚厚的人文底蘊,文化土壤至今還在養(yǎng)育著人才。

武漢三中辦公室主任張燕老師介紹,今年高考捷報傳來,繼2014年湖北省文科狀元花落該校后,又一學生梅知雨以707分的成績將湖北省理科狀元桂冠摘回了家。三中創(chuàng)造了三年內一所學校奪得全省文、理科狀元雙冠王的佳話。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武漢三中曾產生過1984年全國理科狀元何立強,1994年武漢市理科狀元范一,2007年武漢市理科狀元徐懋祺,2014年湖北省文科狀元陳君儀,2016年湖北省理科狀元梅知雨……在歷歷晴川的文化沃土里,狀元的產生根植于百年三中“誠敬勤樸”的歷史,“嚴勤禮毅”的傳統(tǒng),根植于“與時俱進 ,開拓創(chuàng)新;以人為本,共同發(fā)展;勇于進取,自強不息;獻身祖國,服務社會”的三中精神,更根植于一代代三中人緊扣時代脈搏,開拓創(chuàng)新,砥礪直行,以振興三中為己任,再創(chuàng)百年三中新輝煌的強烈愿望。

最近十來年,學校提出了“學問以人品支撐,業(yè)績靠人文奠基”的人文育人理念,強調人的品德性格和人的健康全面發(fā)展比分數更重要,健全的品格、全面的發(fā)展會自然帶來分數的提升,最終形成了實施學生自主管理,以文育人,以德促學的育人工作思路。2013年,又提出了“土壤文化”育人理念:著力通過文化建設、硬件設施建設、教職員工隊伍打造等來優(yōu)化學生成長的外部環(huán)境,從而激活學生自主生長的內動力。狀元的產生,是三中精神傳承與人文并重的土壤中結出的碩果之一,土壤的厚重更帶來的是全體學生精神的補鈣,是百年三中文化底蘊的不斷豐厚,是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鏈接:武漢著名的書院

江漢書院

江漢書院系明代提學葛寅亮主持創(chuàng)辦,以江、漢二水為楚地之望而定名。原址在武昌文昌門內。清順治年間定為直省書院,遷至忠孝門內巡道嶺(今糧道街武漢中學處)。江漢書院于1853年(咸豐三年)太平軍占領武昌時被毀。1862年(同治元年)湖廣總督官文和邑紳陳慶溥集資重建。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張之洞根據新形勢,對書院進行改章,除傳統(tǒng)課程外,又增設天文、地理、算學、兵法等科目。1902年并入經心書院改為勤成學堂。

經心書院

經心書院是張之洞任湖北學政時所設。當時他見原有江漢書院規(guī)模太小,于1869年(同治八年)商請湖廣總督兼署湖北巡撫李鴻章,在武昌三道街學署別建精舍課士之所。后改為文昌書院,院址遷火星堂文昌宮(今湖北實驗小學后面)。到李鴻章督湖廣時始定名經心書院。1891年(光緒十七年)湖北前學政趙尚輔等捐廉俸復將經心書院遷回學署右舍(今武漢市警官學校處),更名為經心精舍。1902年清廷下令書院改為學堂時,經心精舍與江漢書院一并改為勤成學堂。

兩湖書院

湖北書院名氣最大者當數兩湖書院。1890年在張之洞主持下建起了兩湖書院。開辦之初,得茶商捐輸,按茶價千分之一提取,每年得銀一萬余兩,以為辦學經費。后茶商有煩言,于是裁捐另籌。

1891年,張之洞札令湖北、湖南兩省學使通飭各屬,選調才識出群、志行不茍的秀才各100名入學,因茶商捐助辦學,另收錄茶商子弟40名。

1903年,兩湖書院改為兩湖大學堂。不久又稱為兩湖總師范學堂。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